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没消费先付钱隐藏巨大风险,上海市消保委郑重提醒
买预付卡您得瞅准了
作者:刘浩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刘 浩
背景
预付式消费属于先付款,后消费。一旦相关商家经营行为不规范、售后服务不到位,就容易导致消费纠纷。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在餐饮、美发美容、娱乐健身、教育培训等消费领域普遍存在,相关投诉也随之不断增多。今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受理预付式消费投诉1129件,投诉数量不断增长。其中,有多起针对上海韩影宫美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韩影宫)的集中投诉,反映韩影宫预付卡现在不能使用且无法退卡。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面对预付式消费推介及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应充分了解经营者情况,做到理性消费,按需消费。

案例
门店关闭退卡无门

  近期,有近百位消费者向上海市消保委投诉,自2007年开始陆续在韩影宫购买了会员卡,包含减肥、全身引流、电疗、微光子电波拉皮等多种项目,预付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2012年1月开始,韩影宫门店陆续关门停业,致使会员卡无法正常使用,目前韩影宫已无人负责善后事宜,消费者也无法找到店方退卡。
  消费者王女士向本报上海记者站反映,她于2010年4月花费近万元办理了韩影宫终身会员VIP卡,并陆续购买了6万多元相关产品。按照韩影宫规定,王女士成为终身会员后,在其门店消费可享受七折优惠。然而好景不长,今年1月份开始,王女士发现之前经常去的店面大门紧闭。由于手中还有3万多元的产品还未使用,她便前往韩影宫其他门店,不料也均已关闭。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找到了20多名同是韩影宫会员的消费者。他们都是在消费过程中,经韩影宫方面店员诱导和多次劝说,才购买多种卡项,这些卡项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
  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了解到,该投诉涉及消费者众多、金额较大,其中个别消费者预付卡余额甚至高达50余万元,又涉及多个区县,该消保委对此极为重视,目前已经展开调查。

调查
托管企业未履承诺

  据上海市消保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调查情况来看,韩影宫在该市的31个门店均已经关门停业,其在闸北区的注册地已经无人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此前因其他原因于2012年5月3日被宝山公安机关羁押审查。从宝山公安机关处得知,该法定代表人说不清办卡数量和办卡金额;预收资金主要用于扩张新店,尚未发现流向其他渠道。
  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其他一些会员不久前得知,韩影宫已被上海集瘦堂美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瘦堂)收购,因新店需要进行账目盘点和店面装修,具体重新开业时间未定。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了解到,韩影宫与集瘦堂在2011年11月28日即签订了《托管协议》,协议规定,“集瘦堂在收到韩影宫支付的其客户相应的剩余预付费卡金额的托管服务费后,应该按韩影宫与客户的原约定,继续提供服务”。众多会员认为,此协议书明确指出韩影宫“关门”后承担相应责任的为集瘦堂,“韩影宫违约后,集瘦堂应按照约定,继续提供服务,或全额退还未消费卡项余额”。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认为,韩影宫作为与消费者有着服务合同关系的相对方,不能按约定提供服务已属违约,在事先未与消费者作出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将自身本应承担的合同义务转移给第三方,事后又“避而不见”,更是推脱责任的表现。
  王女士还告诉记者,今年2月,集瘦堂客服部门有关负责人孙先生曾向她和其他会员承诺,集瘦堂在整合韩影宫资源后,将尽快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集瘦堂也愿意对韩影宫关门期间对顾客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但直到现在,王女士并未看到任何实质性的改进,原来关门的韩影宫店面归集瘦堂后仍未重新开业。
  集瘦堂为何不履行与韩影宫所订协议?记者5月10日就此致电集瘦堂相关负责人,但对方拒绝就此进行说明。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集瘦堂所在宝山区的地址尚在办公,但其为培训点而非营业店面,故无法提供美容相关服务。

对策
建发卡审监机制

“近年来,此类预付式消费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上海市消保委常务副秘书长陶爱莲告诉记者,该消保委的投诉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该消保委共受理预付型消费投诉4875件,比上年增加28.39%。
  陶爱莲表示,今年以来,该消保委所受理的预付式消费投诉中,因停业关门无人担责而引发的群体性投诉量明显增加,且解决难度大。部分商家在销售预付卡时用大幅折扣和夸大宣传吸引消费者,事后却拖延、不兑现服务承诺,更有甚者突然关门歇业。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已向有关部门反映相关情况,并建议从源头抓起,尽快研究制定预付式消费卡的管理办法,建立预付式消费发卡审核监督机制,完善发行企业和责任人的信用体系。

●相关提醒
预付式消费“四注意”

  上海市消保委同时提醒消费者,在面对预付式消费推介及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经营者情况,查验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核对企业名称与宣传资料所标注的企业名称是否一致。
  其次,要理性消费,按需选购。消费者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办理预付卡,切莫贪便宜购买过多,更不可因商家给出优惠而忽略了风险。
  第三,不轻信商家宣传和口头承诺。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时,最好保留相关文字广告、收费凭据等必要的证据。对商家的口头承诺应以书面形式保留,并要求对方加盖印章。
  最后,要及时核对余额,保留相关证据。每次消费后,消费者要注意核对卡内余额,同时保留好发票。对于高余额预付消费卡,最好做好消费记录备份。 (刘 浩)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警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买预付卡您得瞅准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