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五月的杭州,夏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本报记者 郝军/摄
图2 南山路上的豪车展厅
图3 杭州街头随处可见的红色公共自行车,既方便又环保。 本报记者 郝军/摄
图4 杭州汽车城的精品二手车展厅更像是一个豪车展
图5 西子湖畔的湖滨名品街云集了众多国际顶级品牌
图6 新杭帮菜主打超高性价比(资料图片)
图7 话剧在杭州已不再是非主流
商业与艺术如此贴近,曾让人议论纷纷。如今杭州人也认为,它售卖的不只是汽车,而是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倪 敏 文/摄
一
五月的杭州,夏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正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时候。
南山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法国梧桐密密实实,抢走了西湖不少风头。南山路北起湖滨路口,南至西山路口,几乎环抱半个西湖。花港观鱼、苏堤春晓、雷峰夕照、柳浪闻莺等风景名胜就在这一带。
如今的南山路更与奢华发生了关联。与柳浪闻莺相对的是一座白色的三层建筑。这家近800平方米的展厅是阿斯顿·马丁在华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的第四家门店。这个来自英国的超级跑车品牌是去年正式落户杭州的。站在喧闹的街角,透过落地玻璃就可以看到一红一蓝两辆跑车,在白色的简洁背景下引人注目。
站在这家展厅的二楼晒台上,透过南山路上密密实实的梧桐树就能望见那温柔的湖水,不远处就是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都曾在这里撒播艺术的种子,留下耕耘的足迹。曾经有人说,走在南山路,就好比在历史与文化中婉约穿行。脚下踩到的一粒石子,都可能有一段故事。
杭州,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是吴越国、南宋的都城,古都的典雅和高贵至今浸润在这座城市的街巷深处和人的心底;美丽的西子湖、清香的龙井茶,让人们的生活多了几分闲适;而穿城而过的大运河、钱塘江,又为这座江南名城平添不少大气。
过去,南山路在人们眼里是优雅、静谧、文艺的;而今,法拉利、玛莎拉蒂、保时捷等众多豪车品牌又为这条街注入了时尚、现代的气息。
2004年,来自德国的保时捷最早进驻南山路。这家展厅与中国美术学院仅几步之遥,商业与艺术如此贴近,曾让人议论纷纷。两年前,这家展厅经过扩容,面积超过600平方米。整个展厅是灰色调的,配合金属发亮的装饰,温和精致而充满了时尚感。除了展车,展示区还展示售卖保时捷的系列衍生产品,包括包、皮带、皮夹、眼镜、T恤等。如今杭州人也认为,它售卖的不只是汽车,而是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南山路的这家店被称为“城市展厅”,杭州保时捷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展厅不仅是给购车的客户鉴赏,而且让这里的路人体验,认识品牌和文化,这也是在培养和开发潜在客户。
这恐怕也是法拉利、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等名车纷纷在寸土寸金的南山路上安营扎寨的理由。
就这样,张扬个性的顶级名车,与典雅宁静的西湖比邻而居,成为南山路一道另类景观。
二
“豪华车在杭州市场的布点,甚至已经超过了中级车。”曾有业内人士这样指出。
名车汇聚的背后,是杭州以及富裕的浙商消费群体构成的巨大消费市场。
杭州自古以来人文气息浓厚,商业繁荣,近几年来高端消费趋势更是呈稳步递增的状态迅速发展,汽车消费理念十分超前。
家住城西、上班地点在武林广场附近的虞女士,她开的奥迪原先是在石祥路买的,一直也在那边做保养,自从西溪路开了一家4S店,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
10年前,杭州只有四五家4S店,主要集中在城北和城中,现在,216家汽车4S店分布在杭城东、西、南、北、中,杭州人买车、用车越来越方便了。就以城西的西溪路为例,而今JEEP、路虎、奥迪、英菲尼迪等高端品牌纷纷跑马圈地,西溪路已渐成汽车4S店一条街。“汽车是面子,做生意有时候把车开出去,这就是你自身实力的一部分。”聊起汽车,做生意的张老板这样说:“买汽车就必须买豪华车,人家一看你的车,自然也就看得起你了。”
现在杭州来买车的有不少30岁左右的消费者,如果面对价格高一点的车型,消费者年龄层次更低,有的就是直接父母陪着来的,有的甚至是同学陪着来的。
而随着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在汽车消费方面也显露出对汽车品牌文化的陌生。杭州保时捷中心的杨小姐说无论是中端,还是高端品牌,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特性。而有些人买车时抱有尝鲜、跟风的心理,并不了解自己买的这款车优越性所在。曾有保时捷Panamera的车主就向她反映,这款轿跑车坐着没有奔驰舒服。
正是这种尝新的心态,也促使杭州的二手豪车市场比其他城市更加热闹。位于石祥路的杭州汽车城精品二手车展厅更像是一个豪车展,市场上在售的各种品牌的豪车,奥迪Q7、奔驰S级、宝马7系、法拉利等都能在这里找到现车。一辆刚买了不到两年、行驶里程才几千公里的600多万元的兰博基尼估价待售。
销售人员说,这些豪车卖主大多是做生意的老板、富二代以及一些房地产、金融业的从业者,其中一部分是因为要换其他车型或者更新款的车型,当然也不乏因为暂时资金紧张而转手的。
三
夏日的西湖波光潋滟。与位于武林广场、人气鼎盛的杭州大厦相比,湖滨国际名品街显得有些安静。
2005年10月,西湖之滨,这个时尚繁华街区正式开业。而今,这片不大的街区里云集了GUCCI、Cartier等30多家国际顶级品牌,服饰、皮具、家具、化妆品……一应俱全,成为国际大牌展示形象的重要营盘。
从杭州大厦、湖滨国际名品街到万象城,Cartier最先开出3家精品店,路易威登也将达3家店铺。诸多国际大牌纷纷落户杭州,底气就来自杭州以及整个浙江省的消费能力。
2011年杭州市生产总值7011.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接近富裕国家水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8.36亿元。
杭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周边城市云集,经济水平也决定了消费观念的超前。
如果说“人间天堂”是先人对杭州的盛赞,那么“东方品质之城”则是渗透进杭州灵魂的现代特质。
几千元一条的浴巾、上万元一瓶的面霜、几十万元一件的礼服……这些被冠以“天价”二字的商品在杭州,很快就被人不动声色地买走。杭州人对国际大牌的钟情程度和消费能力,着实令人吃惊。
曾有杭州人开玩笑说,兰蔻的全球总裁每天都要看一看杭州大厦的销售额。2009年,欧莱雅化妆品集团旗下品牌兰蔻在杭州大厦的销售额为全球第一。
杭州女子舍得在面子上花钱。记者从杭州市消保委秘书长杨渌逸的口中得知,夏奈尔、资生堂、HR、LAMER(海蓝之谜)、希思黎在杭州地区的销量都在全国乃至亚洲拿过销量冠军。
然而,在抢眼的销售表现下,国际大牌在杭州也难免遭遇“误读”。盲目跟风、追赶时髦、攀比的不成熟心态依然不少见。在某公司上班的郑小姐告诉记者,身边女友听熟人推荐买了某大牌面霜,但用了之后实在太油太滋润了,脸上痘痘都冒出来了,这瓶几千元的面霜只好沦为护手霜了。
四
深厚的人文积淀与西湖这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和整座城市,和人们的生活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在这里你能时刻感受到杭州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休闲魅力。
作为美食之都的杭州是多元化的。无论是“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的楼外楼,还是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雅称的知味观,这些传统名店不断挖掘且推广传统杭帮菜,而外婆家、白鹿、绿茶这些新生代餐厅的创新杭帮菜,不断迎合着容易“审美疲劳”的年轻人的胃。
外婆家,杭城最大的连锁餐厅之一,主打“外婆做的家常杭帮菜”,菜品花样多,3元一大盘的麻婆豆腐,12元一份红酒东坡肉,价廉味美又不失档次。所以常见杭州人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去那里,门口排队排成长龙也是常有的事情。
在杭州,像外婆家这样开到十几家连锁店、面积在上千平方米的“饮食航母”并不少见,“超高性价比”和骨子里的潮流与时尚,是他们的不二法宝。
杭州的美食,精致而绝不浮华。从奎元馆的片儿川到外婆家的龙井茶香鸡,从知味观的蟹肉小笼到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再寻常不过的菜品,也都因这座城市、这座湖,生出一种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的意境。
五
小资都喜欢文艺范儿。要说文艺,杭州并不输给任何一个城市。
湖滨路上,话剧《恋爱的犀牛》的大幅海报矗立在路边。曾两度在杭城掀起话剧热潮的“犀牛”,将第三次登上杭州大剧院的舞台。
过去,杭州各大剧院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越剧、昆曲、京剧等戏曲及各类音乐会,话剧是绝对的“非主流”。而今,杭州每月都有几部新话剧上演,剧院里的主角已经被话剧所替代。从《暗恋桃花源》《那一夜women说相声》《陪我看电视》到《宝岛一村》,导演赖声川和他的台湾表演工作坊的最主要作品,但凡进行大陆巡演,杭州肯定是必到之地。几年下来,杭州也有了一大批像京沪两地那样的忠实话剧观众。
轻柔的音乐、淡淡的咖啡香、琳琅满目的图书……枫林晚书店从一开始,在卖书之外,就在做其他副业——学术沙龙、做讲座、卖咖啡。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讲座之类的活动,多的时候一周甚至有两三次活动。今年恰逢枫林晚15周岁生日,40天内15场文化名人讲座,把汪丁丁、熊培云、马家辉等人文学者网罗其中,更吸引了大批的读者登门。
杭州是一座人文气息颇浓的城市,晓风书屋、枫林晚、纯真年代、蓝狮子……这些散布在杭城的大大小小的书店、书吧向人们传递着这座城市除了享乐之外的另外一种品位。
六
汽车时代扩大了杭州人的生活半径。当西湖挤满了外地游客时,杭州人早已开车躲到茅家埠、青芝坞找清闲去了。这些依山傍水的小村落无疑是杭州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这种生活,既有世俗愉悦,又透出一点顺天应时的禅意来。
然而,有车的欢喜和行车的烦恼,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
住在杭州三墩镇的老王,每天要开车到武林门附近上班。这13公里的路程,过去半个小时能到,现在至少要花1个半小时。老王宁愿骑电动自行车、乘公交车,也不情愿动他的四轮坐骑了。
车辆激增与滞后的城市道路网络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杭州市年度交通发展报告》显示,杭州主城中心区域、城西区域高峰期路段车速整体较低,半数以上路段车速在每小时20公里以下。
从去年10月开始,杭州正式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错峰限行”措施,曾让拥堵不堪的杭城早晚高峰一下子畅通了不少。然而,时隔半年,行驶在路上的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这路又开始堵了。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杭州全市新增25585辆汽车,其中主城区新增12200辆,同比增加3.93%。随着杭城车辆保有量的继续增加,错峰在缓解交通拥堵上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弱。
根据《杭州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杭州未来会加大核心区外围的停车设施规划,并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大家换乘,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再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后,杭州还将适时适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增加机动车使用成本。
走在杭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路面上一辆辆款式一模一样的红色自行车,而每走几百米就看见一个停放红色自行车的服务点。这就是杭州为治堵所建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2411个服务点,6万余辆自行车,年租用量高达7000万人次,公交与自行车同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全长3000多米的延安路两边竖起了围挡,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个大建筑工地。再过几个月,地铁1号线就将投入使用。这条全长近50公里,打通杭城的地下主动脉,南起萧山湘湖,东至杭州经济开发区,北至余杭。
杭州地铁的建设进程一直牵动着杭州人的心,杭州人太需要地铁了。未来畅通无阻的地下交通,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对每个杭州人来说都是新鲜和兴奋的。
周一的早上,细雨濛濛。开车堵在高架上的陈先生听着杭州交通91.8播放的路况信息,望着眼前慢慢蠕动的车流感慨道:“杭州的西湖很浪漫,不该让堵车破坏了这个城市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