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北京国际顶级生活品牌(奢侈品)博览会上,英国古典运动轿车品牌“Morgan”参展的样车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开栏的话
据多家研究机构统计,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之一,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已跃居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第二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及消费结构的升级,购买高价商品或接受高价服务的消费人群不断扩大,高端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端消费市场现状如何?蕴藏的市场潜力有多大?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如何把握?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如何调整?等等问题都值得关注。本报从本期开始推出“管窥高端消费系列报道”,关注高端消费动向,洞察高端消费趋势,剖析高端消费理念,引导高端消费潮流。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并参与本栏目的报道。联系电话:(010)88315434;电子信箱:51315@ccn.com.cn;QQ:800051315
■本报记者 郑梦超 文/摄
欧美经济一蹶不振之际,中国奢侈品销售在全球市场一枝独秀。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奢侈品牌,早已挣得盆满钵盈,而一些后来者则已拉开了跑马圈地的架势。本报记者通过对部分顶级奢侈品牌的采访调查发现,生产融入中国元素的产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坚持“金字塔尖”式的小众消费模式,已成为奢侈品牌制造、代理商营销的重要策略。
中国元素
近两年,一份份来自权威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奢侈品牌最关注的购买群体之一。为抢占市场先机,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一些奢侈品牌将中国理念融入了产品设计之中。
今年正值龙年,不少国际奢侈品牌根据“中国龙”的皇室贵族特征专门设计了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Piaget(伯爵)、Breguet(宝玑)、GirardPerregaux(芝柏)、Titoni(梅花)等顶级腕表品牌均推出了限量款“中国龙表”;劳斯莱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款“中国龙”图腾限量版幻影……
而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国际顶级生活品牌(奢侈品)博览会上,记者亲身体验了奢侈品牌对中国元素的追捧。
将中国古代人物肖像雕刻在表盘内,仿照开封古钟塔动力传递链工作原理,选择汉字“十”作为刻度标志,这一系列中国元素被设计在“中华时计匠”系列腕表的每一款产品中。该品牌总经理Adrien与本报记者交流说:“我们的设计理念都参照了宋朝学者苏颂设计的开封古钟塔,产品从工艺、技术及文化方面都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元素。”
来自国内的奢侈品厂家在产品设计上更是大打“中国牌”。深圳博睿思钟表有限公司展出的“廊桥”系列腕表,在用料、设计方面独具匠心。据介绍,一款名为“神话”的腕表由资深工匠历时7个月手工制成,其中表盘内的凤凰是用18k金微雕而成,表的轮廓则是用上等和田羊脂玉精雕而成。工作人员介绍说,凤凰象征穿越时空,而羊脂玉的轮廓则象征柔美高贵。独一无二的“神话”腕表售价高达100万元。“我们是中国企业,当然要把中华元素自始至终贯穿于产品设计的全过程。”该公司副总经理孟红丽对记者说。
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周婷博士认为,在欧美经济面临危机及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诸多奢侈品牌开始进一步关注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消费者感性消费明显,很容易因为一个独特的设计、欣喜的颜色或产品的物理特点而购买产品。而奢侈品牌通过融入中国元素来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也是充分认可中国市场的重要表现。”
定制服务
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2011年《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越是高资产人群,奢侈品的限量或定制化对其购买决策的推动力越强。在资产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消费者群体中,有14%选择定制奢侈品。专属自己的“独享”正成为影响高资产人群选择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在上述博览会上,从家居用品到象棋、旅游、豪车,消费者均可享受定制服务。
无需再次改装,消费者便可自主搭配价值数百万元豪车的颜色、内饰及主要框架,充分彰显自身个性及品味。在博览会上,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古典运动轿车品牌“Morgan”(摩根)正将它倡导的个性化定制引入中国内地。摩根(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Erika对记者说,手工制作和个性化定制一直是该品牌坚持的人文理念,“我们尊重每位消费者的正当需求,在法律允许下提供一辆外观完全不同于同款产品的专属汽车。只需登录我们的网站,消费者便可在线选择定制方案。”Erika同时表示,为让消费者放心选择定制,摩根汽车将提供两年的保修期,并在北京成立由资深机械师组成的售后服务支持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今年3月,携程网推出高端定制旅游服务,环游世界80天的旅游产品虽然售价高达101万元,但15个名额仍在17秒内秒杀一空。与传统旅游市场利润微薄的现状相比,携程CEO兼总裁范敏表示,中国的高端旅游服务市场潜力很大,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达270万人,其中六成有可能选择接受高端旅游定制服务。
努瓦(上海)旅游咨询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个人专属的奢华定制旅行”概念。飞机公务舱、顶级酒店、私人翻译及导游、专车接送等顶级服务,每条路线仅限15个名额,根据路线不同,报名费也由8.5万元至108万元不等。
“只有定制才能体现出奢侈品消费的与众不同,让消费者充分感受‘独享’的乐趣。”努瓦旅游客户经理汪蓉对记者说,定制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该公司根据消费者自身兴趣爱好而开展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研发工作,每个环节都体现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最终研发的产品或服务,也只适合定制者一人,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追求“私享”
“之所以花200元门票来看博览会,主要是觉得顶级奢侈品对我们来说很神秘,想来看看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价格实在太贵,这辈子看来是享用不起了。”6月9日,前来参观博览会的北京市民吴小姐自嘲地说。
在消费者看来,顶级奢侈品的地位犹如金字塔尖,越高端就越神秘。
售价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贝尔“429”直升飞机,一年售出10余架;一款售价10万元人民币的手工缝制意大利“L.Caponi”家纺床单,多位前来观博消费者现场下单订购;一条面积15平方米的伊朗“Mahdiatiading”手工毛毯,售价99万元人民币,参展第一天就售出9条……这些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价格高得离谱的商品,在中国并不缺少买家。
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中国区经销商销售经理刘靖对记者说,航空私人化手续办理较为复杂,一些消费者在购买直升飞机后,一年中大概只能飞行一个月时间,且航行线路严重受限,“但这些消费者就是要追求这种与众不同的私人享受,宁愿将数千万元的资产长期闲置,也要先行占有并体验。可以说,这是一种炫耀型与享受型相结合的消费观念。”
记者发现,一些品牌在国内并没有如雷贯耳的知名度,却依旧在展览会上高价售卖产品。如意大利“莫拉诺”品牌玻璃制品,一件水果盘标价8000欧元;一张“FrancescoMolon”品牌的双人镶金箔布艺沙发,标价高达百余万元。
“顶级奢侈品牌应只专注于为小众群体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说是一种低调的奢华。”组织意大利品牌前来参展的中方代表吴优对记者说,一些奢侈品牌规模较小,但其产品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历经数百年传承,依旧位于顶级奢侈品之列,迎合了许多追求“私享”感受的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