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了“幼升小”择校,许多家长在年初集中为孩子迁户口
■本报记者 胡 军
上学和放学时间,在很多幼儿园门口,家长们总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家小孩想上哪个小学?联系得怎么样了?”“你们家小孩上小学占坑班了吗?”“没办法,周边没有好的小学,得赶紧拿主意,就得找关系。”……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目前全国各地都提倡就近入学,但是多数家长尤其是城市家长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判断,代替孩子进行决策,选择自己中意的小学。教育界人士认为,社会和家长的决策替代,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并削弱了孩子进行自我选择的权利,成为导致“幼升小”乱象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家长替孩子决定所上小学
“不知你们发现没有,现在的孩子上小学后,相互认识的太少了,不像以前,同一个胡同、一个村的小孩都在一起上学,都是一起玩大的小伙伴,很熟很亲。六七岁的孩子,上小学后谁也不认识谁,全是新面孔,这样真够难为孩子的。”日前,刚刚带孩子参加完某小学“幼升小”面试的北京家长郭先生说起儿子未来的小学生活,多少有些犯愁。郭先生说:“跟孩子一起上了3年幼儿园的同学都分开了,各上各的小学。孩子虽然不会讲什么,但对他们来说,要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人际关系,真的有点残忍。”
在郭先生家里,记者见到了他6岁儿子恒恒,他正在认真地整理自己的玩具。
记者:“喜欢上这个小学吗?”
小恒恒:“爸爸说这个小学挺好的。”
记者:“你们幼儿园班里的同学是不是有好几个跟你上同一个小学?”
小恒恒:“好像只有3个在一个小学,但不在一个班。”
记者:“那你们班的小朋友为什么不一起上同一个小学呢?其他同学都上哪些小学,你知道吗?”
小恒恒用余光看了看站在旁边的爸爸,略略压低了一点声音说:“不知道,都上的不一样,我最好的几个小朋友都不跟我上一个小学,以后就要分开了。”说到这儿,小恒恒突然抬起头来,声音里带着喜悦和期待:“但我们说好了,以后还经常在一起玩,周末就可以,爸爸,是吧?”
在小恒恒断断续续的描述中,记者了解到,孩子对9月份即将进入的小学并不十分了解,同时也对即将与相处3年的幼儿园同学分开的现实并不满意。虽然孩子的潜意识里认为,家长替他们选择的小学肯定是好的,是为他们着想,但对于自己不能在这个事情上做决定,多少有些无可奈何。
记者和小恒恒告别时,他突然问了一句:“叔叔,你以前上学的时候,幼儿园班里的小朋友还都在一个班吗?”
记者在北京、陕西、辽宁等地实地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幼升小”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直接代替孩子进行决策,尽可能地让其上自己相中的小学,而很少认真征求孩子的意见。
部分培训机构观点影响家长决策
记者亲耳听到,北京某教育机构学前班招生时老师跟家长讲:“××小学是区重点,特别重视××特长,参加我们这个班,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就基本能考过。好的小学决定孩子以后能不能上好的中学,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一定要好好考虑。”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培训机构开设的幼小衔接课程培训,虽然大多冠以兴趣班、特长班等名义,但实际教授的却是小学课程内容,更像是某些学校的定向培训。“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哪个小学招生时会侧重哪些方面,怎样培训孩子才能考上目标小学,这些我们都门儿清。”对于培训机构在“幼升小”过程中起到的决策影响作用,从事学前教育近10年的北京某机构负责人王先生说,“培训机构宣传的目的就是引导和帮助家长进行决策,让家长接受和认可培训机构的说法。实际上,培训机构的确掌握了一些资源,然后根据这些资源办班,也就是所谓的‘占坑班’。对于家长来说,这种‘占坑班’很重要,他们将其作为让孩子上理想小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记者对北京、陕西、辽宁等地20名选择让孩子上学前班的家长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部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幼升小”过程中所起的决策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对此,辽宁省沈阳市家长王先生深有感触。他说:“孩子上兴趣班时,老师就经常跟我们讲,哪些学校好,其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如何强等。在上兴趣班之前,很多家长对这些并不太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考虑到接送问题,觉得就近入学挺好,但听到兴趣班老师的说法后,他们开始动摇了,纷纷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找个好学校,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孩子的发展有好处。”
各片区教学资源不均使家长不得不择校
在采访中,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负责招生的老师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划片的意思就是:孩子能上哪所小学,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也不是家长能决定的,而是由房产所在地和户籍决定的。很多学校不仅要求家长和孩子的户籍在这个片区3年以上,而且要求房产所有人必须是孩子家长本人,否则就不能享受划片入学政策。”
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优秀的小学,享受更为良好的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并且分布不均的状况,因此,“幼升小”择校已成为当下一个不可回避的普遍现象。“家长们都知道,好的小学在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方面有优势,而这些也是家长们最大的愿望。孟母三迁,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对于普遍存在的“幼升小”择校现象,很多家长和杜先生的想法接近。杜先生认为,择校是必然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家长都认可就近入学可以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但同时,有90%以上的家长对家庭所在片区的小学并不满意,认为片区内的小学不够理想,或者对片区内小学的师资不满意,希望通过择校让孩子上更好的小学。“房子和户口已经定了,只能在这个片区上小学,想上更好的小学怎么办?只能找关系、花钱去择校。其实家长也不愿意这样做,也不舍得孩子去那么远的学校上学,多累啊,每天早起晚归,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家长董先生认为,优质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家长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择校。“无论家长是主动还是被迫,孩子都是被动的,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家长层面都在替孩子做决策,哪个孩子上哪所学校也都是预先设定好的,自由更改和调整的空间非常小。”教育界人士认为,多方决策替代,使孩子不得不经历“幼升小”择校的诸多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