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蔚
曾几何时,家居卖场不断扩张体现出家居行业的兴盛,但是,在如今市场萎缩、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卖场盲目扩容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卖场数量过剩、经营业绩下滑。“如今北京有大大小小的家居卖场100多家,总经营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单体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家居卖场超过30个,卖场的体量、密度都相当大,比如,仅居然之家就在北京开了5家店。可以说,目前北京地区家居卖场的配置相当完善,市场已经趋向饱和。”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分会秘书长刘晨对记者表示。
刘晨认为,家居卖场适度扩张是可以的,但是从目前北京家居卖场的饱和度来看,外地卖场进军北京需要慎重,大规模的卖场扩容可能会引发行业危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楼市成交降温直接导致家居行业低迷,在北京市场需求量不增反减的情况下,家居卖场的扩张给经销商带来很大的压力。当下北京多数家居卖场都是同样的展厅模式、相同的产品展示,卖场太过剩了。建材、家具企业被卖场‘绑架’,过分依赖卖场的单一销售方式或将把企业带上绝路。”
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家居卖场扩张会对京城家居卖场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刘晨分析认为,目前京城老牌家居卖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作为家居品牌来说,老牌卖场有着完善的消费者保障体系和成熟的营销模式,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无形中提升了卖场品牌的附加值。“新卖场优势不明显,压力很大,生存下来会比较困难。目前北京家居卖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卖场发展应该理性,不能盲目扩张。经销商在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保持原有的销售业绩已属不易,一般不会轻易进驻新卖场。新卖场需要长期的品牌沉淀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在与老卖场的竞争中更加艰难。”刘晨认为,对于新卖场来说,扩张应符合政策导向,要适应市场供求的变化,其未来的生存和续航能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东方家园家居广场副总经理殷玉新则表示:“卖场的倒闭、开张其实是市场新陈代谢的过程,都是正常现象。”他认为,在目前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的情况下,卖场应坚持自己的特色,关注消费需求,做好品牌影响力,以服务来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