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在一二级市场上大行其道,但消费者普遍反映——
谢正军/图
■本报记者 桑雪骐
家电越来越聪明,其身价也扶摇直上,但消费者对家电的“智商”却难断高下,等发现花了冤枉钱,往往为时已晚。近段时间,本报接到的关于智能家电的投诉越来越多,产品“智商”不够高让消费者感叹“电脑还是不如人脑好用”。
智能家电成市场主角
伴随着一二级城市家电高端化大潮而来的是家电的智能化。记者在北京大中、国美、苏宁等家电卖场调查发现,智能已成为各品牌家电主推产品的必备标签,比如智能冰箱让人们可以通过冰箱上的液晶显示屏观看视频资料,还可以一边上网查菜谱一边做菜;智能空调能根据家人数量及室内温度自动调节;智能洗衣机在洗涤和漂洗时可自动检测泡沫,既不浪费水又能保证漂洗干净,烘干时还能做到衣干即停;而智能电视更成为近两年彩电市场上的热门产品,可以上网冲浪、玩体感游戏,具有语音互动、人脸识别、人走自动关机等功能。
高价小家电更是不会在这个智能化时代掉队。记者看到一款智能吸尘器标价7680元,销售人员介绍说,该吸尘器可以自动识别定位并规划清扫,一般有大房子的消费者来购买的比较多,有些工作比较忙的白领买这款吸尘器的也不少。在大中北京中塔店,一款小巧的面包机也吸引了不少顾客的目光,记者仔细查看了产品说明,发现这款智能面包机果然够聪明:不仅可以做面包,还能做蛋糕、馒头。只要将面粉、水、植物油、发酵粉或其他材料放入,定好操作模式,面包机就会自动完成制作。
苏宁北京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苏宁卖场中智能电器的普及率已提升到80%以上。
智能化也成为了各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词,如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宣布,该集团10年内将转型为智能服务商。长虹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推出家电智能化战略。
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邴旭卫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家电智能化将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化的家电拥有更加丰富的功能,使用户拥有多样化的服务,能够不断满足用户高端化、智能化的体验要求,增强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家电“智商”高低没谱
与智能家电大行其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家电的“智商”却往往有问题。“我看电脑还是不如人脑。”消费者刘女士向记者抱怨说,前几年她花高价买了一台智能加湿器,据说该产品会自行测定屋内湿度,当湿度过高时会自动停止加湿。产品买回的第一个晚上,她很放心地开着加湿器睡了,结果早上起来后发现屋里像起了雾一样白蒙蒙一片,床上的被褥也都是潮湿的。刘女士只好把这台加湿器放到了客厅,又买了一个由机械旋钮控制的放在了卧室。
记者发现,家电只要一贴上智能标签立即身价倍增。不过许多为“智能”二字埋单的消费者却反映,智能电器并不像购买时促销员说的那么聪明,甚至有些“偏执”。例如有不少电器的智能表现在具有记忆功能上,如电饭煲的定时煮饭功能,空调、电热水器的温度记忆功能等,但一些购买了此类电器的消费者抱怨说,改变电器的“记忆”操作起来很繁琐,要对着说明书一步一步调节,甚至还要给厂家售后部门打电话进行咨询。而有些电器产品智能化程度提高后,其核心功能如洗衣机的洗净比等不仅没有提升,甚至还有所降低。
另外,也有消费者反映生活中能派得上用场的智能功能并不多。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前不久头脑一热花近2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智能微波炉,但是现在除了热饭、热奶外,其他10余种烹调功能几乎从未用过,“花在智能功能上的钱算是白扔了。”她这样感叹。
某家电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家电智能化仍处在发展初期,技术成熟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均不够,加上其功能繁多也加大了使用和维修过程的复杂性,而且目前国内家电市场上也有一些并未采用任何智能化技术却打着智能旗号的家电产品,这些名不副实的智能产品借智能概念大幅增值,扰乱了家电市场,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智能产品的信誉,增加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成本和技术难度。因此,相关企业、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一个对智能家电产品进行界定与评价的统一标准,作为对智能产品进行质量监督的依据。
全国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李一认为,智能产品具有品种多、产量大、附加值高等特点,制定智能家电标准能为制造商、销售商、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权威性、较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智能评价依据。
●相关链接
统一测试标准实施
买智能家电 认标即可
■本报记者 桑雪骐
买回家的智能家电“智商”较低,消费者退货无门,这种情况今后有望得到改观。7月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批准发布的《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正式实施,家电“智商”将有统一测试标准,今后消费者选购智能家电只需认准等级标志即可。
“此次制定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智能产品的定义及组成部分,采用检测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智能家电标准框架搭建起来。”全国家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李一坦承,尽管如此,在编制过程中,标准充分考虑了智能技术的科学内涵、智能家电的制造及市场销售的特点,在产品检测与评价方法上,力求在符合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使操作简化且有效。不过李一也表示,《通则》仅是框架性的规定,并没有制定具体的指标要求,考虑到标准实施过程中,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多种家电细分行业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起草组在起草该标准时保留了必要的标准细化空间。
《通则》明确定义了智能家电、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术等概念。其中,智能家电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智能化技术,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智能特性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必须具有消费者可感知的具体智能特性内容。智能化技术是人工智能与控制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应用技术,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控制都是最常用的智能化技术。
《通则》对智能特性的定义较为详尽,规定标准中的智能特性特指人工智能特性,即人造系统所具有的类似人的智能行为,如自学习、自适应、自协调、自诊断、自推理、自组织、自校正等。自学习即系统在训练或工作过程中,不断自动调整参数,改善使用效果的行为。自适应即系统能自动修正自己的特性以适应工作环境的扰动或系统动态特性的变化的行为。自协调即系统在执行作业任务过程中,各组成环节自动相互配合的行为。自诊断即系统自动判断自身故障的行为。自推理即系统根据检测数据或实际工况自动做出推测或推断的行为。自组织即系统在训练或工作过程中,为适应任务需要而自动调整系统参数或结构的行为。自校正即系统自动校准零点、量程或者其他设计参数的行为。
此外,《通则》还规定了智能家电的智能化技术及智能特性检测与评价的条件、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智能家电整机及其组成结构的智能化技术及智能特性检测与评价。标准将家电智能特性检测与评价内容分为智能特性、智能技术、智能结构3个层次,将检测与评价方式分为整机检测、联机检测和脱机检测3种方式,根据检测、评价的结果,将家电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级分为5级,即1级至5级,1级为最高级。检测、评价的结果执行百分制,其中得分为80分(含)以上者为1级,其余以20分为一级依次类推(0分除外)。此外还规定:根据检测、评价的结果,对送检家电确定其智能化等级后,应发放智能化等级标志,并贴于产品自身明显处,且在包装箱上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