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雪骐
“净化家电市场透视”系列报道在此告一段落。在对这一市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净化家电市场存在的一个共同点是企业爱忽悠。不着边际的忽悠虽然能让一部分消费者欣然解囊,从而赢得暂时的销量增长,但也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对洁净生活的向往不仅让人们对各类污染问题愈加关注,也使得消费者对各类净化家电的需求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升,因此,这一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中国家电协会空气净化器分会及饮水电器专业委员会的相继成立正说明净化家电市场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同时各界对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充满期待。应该说,通过对这一市场的持续跟踪,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产品上,同时,产品的设计也不断完善,功能也越来越人性化。正如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董大明所认为的那样,果蔬清洗机作为一件能够解放双手的家用电器,就有其可取之处,更何况它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功能。
但是,企业夸大的宣传与消费者产品使用感受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因此,能够持续使用产品的消费者并不多,而这也成为了净化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在《净水产品功能究竟有多大》(见本报7月11日B1版)一文中提到的北京消费者陈小姐所购软水机产生的使用纠纷,虽然经本报参与调解后得到解决,但陈小姐表示“这类产品太不靠谱了,今后不打算再购买此类产品”。
其实,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可虚夸之风为何仍然在行业内盛行呢?经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标准才是行业的症结所在,或是有标准难执行,或是多项标准难为产品划界,甚至干脆没有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企业的宣传就可以没边,而虚假的宣传也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实话实说型产品的确难以像忽悠型产品那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在此,我们呼吁相关标准尽快出台,标准的执行体制也应尽快完善。当企业需要为“吹出的牛皮”缴纳巨额税金时,相信他们对于产品宣传就会像医生在手术前要求家属签字一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