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森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
■本报记者 孙 蔚
日前,尼尔森公司在京发布了2012年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信心指数经历了2011年四季度及2012年一季度的连续增长后(分别为108点和110点),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回落,为105点,但仍超过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91点的平均水平。其中,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消费意愿最强烈,信心指数高达113点。“在过去的几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攀升,并在上个季度达到最高点,所以二季度有适当回落是合理的。”尼尔森大中华区总裁严旋对记者说,“虽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较先前有所降低,但是跟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消费者仍然是最乐观的。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推进经济结构向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发展做出的努力,对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从不同区域来看,二季度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消费意愿最强烈,消费者信心指数高达113。一线城市消费信心指数增幅最大,从一季度的101点增长至107点,其乐观程度仅次于农村地区消费者。此外,三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9点;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5点。
另外,在调查中,农村地区的消费者还显示出对未来就业形势比较乐观的态度,其对未来就业率的信心指数最高,达92%。调查结果显示,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未来就业率的信心指数仅次于农村地区,有59%的一线城市被调查者表示,在未来6个月内,个人的就业前景很好或极好;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没有这么乐观,他们的就业信心指数低于全球平均值。“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疲弱的制造业形势,是导致二线城市消费者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重要原因。”严旋表示,“受此影响,二线城市消费者的收入预期较低,而在一线城市,收入预期的上升来源于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CPI(消费物价指数)。”
从不同年龄段来看,30岁—39岁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最高,为109点,这得益于他们对未来经济形势乐观的态度以及相对良好的收入,同时,未来12个月,他们的消费意愿继续稳步上升。这是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其信心指数首次超过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群体。
从消费品类别上看,无论是3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群体还是30岁—39岁的消费者,都把电子产品、家电和家具列为购物意愿清单上的必选项目。在低于30岁的年轻消费者中,有44%的人计划购买电子产品;在30—39岁的消费者中,有35%的人把电子产品放置在购物清单上。另外,快速消费品今年二季度的总销售额环比增长了17%,其中,食品类快速消费品比非食品类快速消费品的销售速度增长幅度更大。
据介绍,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覆盖56个国家和地区,受访者超过2.8万名。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以高于或低于100作为标准,其中,高于100代表乐观,低于100则代表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