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洪寺村避险安置房见闻
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安置房
▲公共厨房内一户一个灶台,做饭很方便▲附近就有蔬菜摊▲安置房内其乐融融◆左图:医护人员在给受灾群众检查身体右图:基本的日用商品在这里都能买到
◆安置点附近设有公交站
◆淋浴室
■本报记者 郑梦超/文
董芳忠/摄
四世同堂,欢声笑语;邻里齐聚,关注奥运。这是8月10日记者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洪寺村避险安置房中看到的场景。记者了解到,洪寺村避险安置房于8月6日交付使用,有房、有水、有饭、通水、通电、通讯、通路,“三有四通”让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小超市解决购物难
8月10日早上9点,记者驱车沿着房山区杏花东路行驶,看到一旁山丘上新建了数排崭新的平房,那就是房山区城关街道洪寺村的避险安置房。
“师傅,买3瓶矿泉水,要冰冻的。”一大早,住在保障房里的受灾群众老陈便来到安置房区域内的华冠便民超市买东西。“这些是给在安置房区域内搞绿化的工人师傅们准备的,这么热的天,真怕他们中暑。”老陈对记者说。
老陈是房山区东街村人,“7·21”那天,家里的房子全部进水,屋内非常潮湿,至今仍未改观,无法继续居住。
“本来以为住进安置房干什么都不方便,没想到一出门就有超市、卫生所,还有警务室,比在村里都方便。”老陈指着面前的超市说。
在华冠便民超市前,记者顺着购物窗口望进去,看到里面经营面积约有40平方米,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饮料、食品、日化用品。
记者在超市内看到,乐百氏矿泉水1.1元一瓶,营养快线2.8元一瓶,155g装中华牙膏5.4元一盒,舒肤佳香皂5.2元一盒……老陈说,这些商品的售价与村里的超市基本一致,有些甚至还要便宜。
记者在此观察了约半个小时,看到有8拨村民及绿化工人前来购买商品。
华冠便民超市负责人侯志国对记者说,为了满足安置房居民的基本购物需求,北京华冠商业经营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在这里临时开设了这家小超市,并于居民入住的第一天开张营业。“我们根据公司的规定,统一配货,坚持平价,目前侧重于为受灾群众提供最基本的日用商品。之后,我们会陆续增加蔬菜、水果等。”
临时卫生所保健康
华冠便民超市一旁是城关街道避险安置房卫生所。记者进入卫生所时,受灾居民吴大爷正在量血压。“您低压90、高压150,最近天气热,千万记得要吃降压药。”量完血压后,护士小王关切地说。
记者在这间20平方米的卫生所内看到,药柜、担架床、医用血压仪、医学常识宣传板应有尽有,墙上还挂着医护人员的介绍信息。在药柜内,记者看到牛黄解毒丸、清热感冒冲剂、芬必得、创可贴等日常药品被放在显著位置。
小王告诉记者,卫生所内有6人,两人一组轮流值班,确保24小时有人待岗,“现在来检查的患者主要集中在血压高、感冒发热、肠胃不适方面,都是一些常见的季节病。”
做饭洗澡很方便
临近中午,在保障房A区2排,一阵菜香传了过来。“少放点油吧,天气这么热,吃得太油腻不好。”受灾群众张忠臣夫妇正在公共厨房里做菜,妻子在掌勺,张忠臣站在一旁负责指挥。“每户人家一个煤气炉,随时可以做饭。党和政府想得真周到,怕我们吃不惯方便面、火腿肠,专门在安置房里建了厨房。”说到这,张忠臣的眼眶里有些湿润。张忠臣介绍说,公共厨房共有8个燃气灶,每户一个。大家经常一块做饭,一边聊天一边炒菜,“一般都会多炒一些,让大伙都尝尝各自的手艺”。
除了有公共厨房,安置房内还有公共淋浴室和洗漱室。记者在A区9排看到,淋浴室的墙上挂着8台崭新的电热水器,确保受灾群众随时可洗上热水澡,一旁的洗漱室内,共设有12个水龙头,正常情况下,居民洗漱应该不用排队等候。
记者从洗漱室回来,张忠臣夫妇已经将饭菜做好,并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们的新家去做客。
记者跟着张忠臣走进了其位于A区2排的05号房间。进入房间后,记者看到房间内除了一张双人床,还有一个简易衣柜、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桌子上摆着一台电视机,“能看40多个台呢。”张忠臣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在附近的一家工厂上班,下班后看看电视是自己和爱人最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
在电视旁,还摆着一塑料袋新鲜的柿椒。张忠臣说,由于安置房内没有卖菜的商铺,他需走10多分钟,到洪寺村主街上的蔬菜摊上去买,“要是骑电动车,5分钟就到”。
按照张忠臣的指点,记者随后来到距安置房200米远的洪寺村主街。记者在街道两旁看到,沿街有五六户销售蔬菜、水果、主食的摊位。“芹菜两元一斤,茄子一元五一斤,花生3元一斤,我这里有10多种蔬菜,够你挑的了吧。”蔬菜摊主王先生说,自己家里也受了灾,但情况不算严重,因此暂时没有住进安置房,“咱卖的菜价格公道实惠,不能发国难财不是?”
安置房里其乐融融
在A区2排02号房间内,6个月大的小轩轩正在酣睡,一旁的妈妈和奶奶轻轻地为她扇着扇子。也许是记者的到来吵着了小轩轩,不一会儿,小轩轩睁开了眼睛,脸上露出了纯真的微笑。
“当时怕安置房里不透风孩子受不了,没想到这隔板房跟家里的砖瓦房一样凉快,小轩轩在这儿住得挺适应的。”小轩轩的妈妈笑着说。
正聊着,轩轩的太奶奶也走了进来。“你们这可是四代同堂啊。”记者笑着说。“是啊,原先担心无家可归,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住进了安置房,让我们还能团团圆圆。”说着,轩轩奶奶在轩轩的脸上重重地亲了一下,轩轩高兴得手舞足蹈,房间内一片欢声笑语。
从小轩轩家走出来,一阵喝彩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4位受灾群众正在不远处的一间房间内围着一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收看奥运节目。“我们之前都住在东街村,受灾后来到安置房又成了邻居。今天都不上班,家里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就凑在一起边聊天边看奥运比赛。”正在观看奥运跳水比赛重播节目的受灾群众杨女士说,她听说陈若琳获得了10米跳台金牌,昨晚没赶上看现场直播,于是到邻居家来看赛况重播。“我家的电视没他家的电视大,看比赛还是看大电视好看。”杨女士笑着说。
●相关链接
安置房做到“三有四通”
记者了解到,洪寺村避险安置房项目占地面积130亩,共有安置房500套、1000间,建筑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可安排受灾群众419户、1471人。安置房采用木塑结构,每个房间18平方米,设置了集中使用的公厕、厨房和洗漱间。负责安置房建设的北京城建集团于7月26日下午开始选址并开工建设,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昼夜施工,用10天时间,初步完成了建设任务,基本达到入住要求。
房山区洪寺避险安置房临时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孙术对记者说,自受灾群众入住安置房后,临时党支部也一并成立。“我们成立临时党支部的职责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维护社区居民生活的安全与稳定;二是落实上级政府关于救灾重建的一系列部署安排;三是做好受灾群众的服务保障工作。”孙术说,由于临时避险安置房建设的数量有限,此次安置的人员只选择受灾特别困难的住户,以家中房屋倒塌、危房、无家可归的人员为主。
记者在采访中还看到,为方便受灾群众娱乐休闲,安置房社区中还建有数百平米的健身广场,4张乒乓球台和一系列健身器材已经安装完毕。为方便受灾群众出行,房山47路公交车专门设立了安置房临时站。
据城关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临时安置房建设时间紧,目前只达到了基本入住条件,道路、绿化等设施还在进一步建设中,目前已基本达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指示的有房、有水、有饭、通水、通电、通讯、通路的“三有四通”要求,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中,房山是重灾区,房山区有共计118个社区、430个村庄、80万人受灾,9万间房屋受损,1.34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88亿元。记者从北京市房山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8月6日,房山区16个乡镇40处安置点的5731间、10多万平方米居民安置房全部建成。其中,3年过冬安置房3464间,临时安置房3267间。 (郑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