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安
旅游景区不是普通商品,作为一种天然性的公共资源,理应本着微利的原则普惠大众。此番80个景区降价,或能改变旅游票价只涨不降局面,形成示范效应。
高速公路免费细则刚出台,又传来80家景区门票降价的消息。首批公布的降价和免费景区涉及多个省份,平均降价幅度为37%,其中13个游览参观点免费。有民众质疑,首批降价名单几乎全是名不见经传的冷门景区。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降价景点分两批,不久将公布第二批。不仅如此,广东、云南还在节假日实行门票价格“普降”,降价景点的含金量并不低。(据9月24日《新京报》报道)
此前,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行网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从国内游客看,门票支出占旅游消费最重的游客比例较大,达21.92%,随后才是交通、购物、餐饮、住宿和文化娱乐。专家认为,景区涨价背后,除了有运营维护成本的现实,更反映出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景区盲目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
尽管旅游景区景点与图书馆、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性机构有所不同,但它也不是一种普通商品,作为一种天然性的公共资源,理应本着微利的原则普惠于大众。有关方面应站在服务大众的立场上,充分考虑景区景点的社会公益性,只有在得到政府财力必要支持的前提下,当现有的门票收入仍然无法维持景区景点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才能考虑提价,不能由景区景点自说自话,想涨就涨,想涨多少就涨多少。
在国外,有许多名胜古迹根本不要门票,即使卖门票,与当地百姓收入水平相比,也是微不足道。如法国的卢浮宫、凯旋门、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瓦尔河谷城堡群等闻名世界的景观尽管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法国政府不因为这些景点人气高就随意提价,而是采取低价策略弘扬民族文化。
业内人士分析,按国人的平均收入,国内游客的旅游费用中,景点门票占有四成以上的比例。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票价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贵的。由于门票太贵,旅游费用大大增加,已超出许多人的承受能力,导致旅行社所赚的利润很低。为了争夺客源,甚至出现零团费现象,这对于整个旅游行业健康发展很不利。
一轮又一轮旅游景点涨价潮,短期看,或许因为长假期间的刚需旺盛,确实会增加一块收入,但旅游旺季过后,将必定陷于漫长的低谷。因此,旅游门票涨价无异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我们不能企盼着旅游景区景点也能像图书馆、博物馆那样免费向公众开放,可我们有理由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理顺与普通大众收入水平相适应的的旅游门票价格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规定在每年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对购买全票的游客实行门票价格20%以上的优惠;云南规定,今年中秋、国庆期间,按照15%-35%的幅度降价。希望国家发改委首批公布80个景区降价名单,能够改变旅游票价只涨不降的局面,形成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