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井冈山 借红色旅游敲开“致富门”
作者:朱海 张石林
图片


    井冈山黄洋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张石林本报记者 朱 海 文/摄
  “太震撼了!我仿佛亲临黄洋界保卫战现场,还和‘毛主席’合了影。”10月2日傍晚,来自四川成都的沈先生一家三口,回忆起当天下午观看黄洋界保卫战3D电影及与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合影时,仍然激动不已。
  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五百里井冈满山青翠,散布在其间的100多处革命旧址遗迹,时时刻刻都在诉说着一个个流传已久的感人故事: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的炮火、朱德挑粮的扁担、红军医院的血迹……
  江西省旅游局副局长李瑞峰告诉记者,1999年,红色旅游逐渐兴起,井冈山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更新理念,让红色文化“亮”起来了;创新思路,寓教于游,让红色旧址“活”起来了;突出优势,寓教于学,让红色品牌“火”起来了。不仅打出了井冈山“红色旅游首选地”的名头,更是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传向四面八方。
  10月2日中午,记者刚刚驾车进入井冈山茨坪,就被眼前的拥挤的车流、人流吓了一大跳。当天下午,井冈山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工作人员刘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仅10月1日下午4时至10月2日中午12时,就有5290多辆小轿车开上了井冈山,进山游客达6.48万人次,同比增长43.36%。2011年,井冈山共接待游客671万多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突破2亿元。
  今年43岁的井冈山黄洋界特产超市老板黄建文告诉记者,1991年,22岁的他扛着“一个脑袋两个肩膀”从山脚下的宁冈县走上井冈山,当时两手空空的他,只能在茨坪街上摆个小摊,贩卖自己采摘的山货。直到1997年,他才在茨坪老商品街开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店。红色旅游兴起后,他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04年,店面面积扩大到40多平方米。2005年,他在茨坪天街拥有了自己的店面。2006年,店面面积扩大到120多平方米。如今,不仅自己店里每年的销售额达近千万元,而且还带动哥哥、弟弟等多个家庭在井冈山发家致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红色旅游,把我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变成了‘五子登科’的小富翁。”憨厚的黄建文如是说。
  如今的井冈山,像黄建文一样依靠红色旅游发家致富的人数不胜数。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到过的菖蒲古村,如今办起了近20家农家乐,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红军医院旧址所在的小井村,村民们或开“红军茶馆”,或卖工艺品,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红色旅游,已成为推动井冈山发展的最强劲的引擎。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国庆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井冈山 借红色旅游敲开“致富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