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文明健康饮酒时代还有多远
作者:姚敏


    ■姚 敏
  本报上期刊出《酒之祸:杯中物咋成了身心枷锁?》(详见10月22日B1版),见报后还在网络上被转载,受到许多读者和网友的关注。笔者深入采访获得的体会是,事实上对于酒精依赖综合征,重视程度和专业治疗一个也不能少。现在治疗的专业性有待提高,精神科医生的治疗经验需更多交流和分享,包括和国外相关机构、专家的沟通,同时全社会对酒瘾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喝酒没什么不好,这是我们周围很多人所持的看法;而酒瘾是一种病,更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要想走出这些误区,进而倡导国民养成文明饮酒的习惯,形成健康饮酒的社会氛围,清醒地认知酒精的危害首当其冲。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有害使用酒精在造成过早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危险因素中排第五位。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最新报告,每年美国仅因育龄妇女过度饮酒就带来4万名发育缺陷婴儿,加之男性饮酒引发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酒精对人类的危害,专家早就给出了答案。相关医学研究指出,为预防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发生,男性安全饮酒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纯酒精的饮用量,女性不超过10克纯酒精。换算一下,即男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两瓶啤酒或1两白酒,女性不超过1瓶啤酒。
  要获得健康饮酒的知识,进而践行不是一件易事,专家的介绍令人深思。在面对医生,谈到何以喝酒渐多时,相当一部分酒瘾患者都带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笑。原来酒瘾患者的职业和性别都高度集中,99%为男性,商务人士、销售职员、办公室主任、经理等应酬较多的群体正是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当然也会是新生患者潜在的高危人群。
  我国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应该说,传统酒文化中有许多好东西,但是当酒文化中的糟粕和时下日盛的病态酒桌文化结合在一起时,就和饮酒有益健康和性情抒发的原点背道而驰了,这对酒精病态人群的扩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无酒不友”、“无酒不商”的社会气氛正是造成戒酒难的原因之一。正如著名心理专家刘翔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所言,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的取得要以酒为媒,已成国人和整个社会可怕的惯性思维。搜狐的调查显示,全国最喜欢喝酒和酒友数量最多的前十位省市包括辽宁、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安徽、天津,显然,这个排名和人们心目中对爱交友、性格豪放直爽的省份人群的印象不谋而合。
  据保守估计,目前全国酒瘾患者有4000多万人,这个数字背后是对4000万个家庭和谐和安宁的侵蚀与伤害。随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日益低龄化,滴酒不沾的成年人越来越少,酒瘾高发似乎已成定局。尽管国内外已很明确用安定片(地西泮)替代酒精法就可以治疗酒瘾,然而这场有着深远影响、牵扯越来越多家庭的战争并不容易取胜,不仅是因戒酒难如戒毒,酒瘾者复饮率高达90%,而且难在已根深蒂固的酒文化和畸形的饮酒社会氛围,难在社会压力加大,心理焦虑人群扩大,借酒消愁的情况越来越多。
  看来,要远离酒精危害,保护酒瘾面前意志脆弱的个体和风雨飘摇的家庭,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服务·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明健康饮酒时代还有多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