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手机维修后被告知,因其后盖在维修时已被打开,今后不再享受免费保修服务,这让消费者感到非常疑惑
不是我的错凭啥让我担责
作者:秦苗 周余涛


    ■秦 苗 本报记者 周余涛
  在数字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随之而来的手机售后服务问题却一直困扰消费者。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设下层层障碍和收费陷阱,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消费者孙先生就遇到了这样一件烦心事儿。

投诉——
保修期内修手机不免费

  孙先生近日向本报记者投诉称,他在2012年7月购买了一部酷派7019手机,在使用了2个月后,该手机出现不能充电问题,于是孙先生将其送到酷派品牌指定的西安市新城区陕西浩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维修。该公司的维修人员拿到孙先生的手机后,并未进行专业检测,而只是看了一下,便告诉他,这部手机的故障是人为导致的,若要修理需要缴纳150元费用,重新为其换一个充电插孔。对于这一说法,孙先生表示不认同。他对维修人员说:“我是完全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的,并且该手机还在一年的保修期内,维修为何要收费?”然而上述维修人员却表示,如果要在他们公司修手机,就必须缴纳150元。无奈,孙先生只好缴纳了维修费用。然而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当他去取已经维修好的手机时,该公司的维修人员又告诉他,由于这次维修时手机后盖已被打开,并且该手机也已经有了维修记录,因此今后的故障维修不在手机“三包”范围内,都需要付费。对此,孙先生非常疑惑和气愤。他对记者说:“这一情况维修人员为什么不在修理之前告诉我?而且明明是维修人员打开的手机后盖,为何我要承担责任?”

调查——
维修人员凭经验判断故障

  根据孙先生的讲述,记者近日来到陕西浩达科技有限公司,向其维修人员咨询了孙先生的酷派手机维修情况。该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实施三包的移动电话机商品目录》,手机的充电卡口属于主机维修范围,手机主机的保修期为1年,而且必须在手机品牌指定的售后服务部进行维修。手机后盖一旦被打开,该手机就会留下维修记录,表明其已维修过。如果是付费维修,就表明手机的故障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所以维修后的手机就不在‘三包’规定范围内。”记者询问:“维修人员是如何判断孙先生手机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这位工作人员说:“他们一般先凭经验对手机故障进行判断,如果问题较为复杂,再通过详细的检测来判断。”
  随后,记者就孙先生手机的维修情况,致电酷派手机的生产厂商——宇龙计算机通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对记者说,手机后盖如果是个人私自打开或在非酷派手机指定维修点打开的,则该手机不在“三包”规定范围内,其以后的所有故障维修都需要付费。但如果孙先生的手机首次维修是在酷派指定的维修点打开的,那么该手机仍然在“三包”规定范围内,在保修期内仍可享受免费维修服务。此次孙先生的手机是付费维修,这表明该手机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所以根据规定,其手机之后的故障维修是需要付费的。记者询问,对于这一情况,维修人员是否会在维修前告知消费者。该工作人员回答:“这个不用告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维修点都是不处理的。”
  记者在孙先生手机的保修卡上看到,上面的内容只含糊地规定了该手机在手机“三包”规定范围内,而并未提及售后维修的详细内容。

解读——
保修期内拒绝免费维修不合理

  针对孙先生经历的事件,西安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马世群表示,上述维修点以手机后盖已经打开为由,在保修期内拒绝为消费者免费维修手机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违反了手机“三包”规定,对此,消费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另据马世群秘书长透露,近几年关于售后维修服务方面的投诉很多,主要集中在电脑、手机等电子类产品。为此,他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旦与维修点就产品维修问题发生争议,可将产品送到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凭检测报告维权。
  陕西琴剑律师事务所高律师就消费者孙先生的经历表示,手机未经检测便称是人为损坏,这显然不合理。孙先生如果对这一判断有争议,可以将手机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另外,手机电池、充电器等附件有其自身的保修期限,上述维修点的维修人员以手机后盖已打开为由,对整个手机不再承担保修义务是不合理的,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IT·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是我的错凭啥让我担责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