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葛道顺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诸多新提法、新阐述、新论断因此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本报开辟“学习十八大报告专家访谈”栏目,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就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消费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进行阐释和解读。
■田珍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社会保障体系对未来民生改善的作用格外让百姓期待,本报就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社会规划与政策评估研究室负责人葛道顺。
奠定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社会基础
中国消费者报: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表述,引发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您认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什么样的意义?
葛道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回归到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之上。其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一项重要任务,意义重大。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型社会,而且这些风险不是个人能够控制的,包括年老、失业、健康等各种危机。为了应对这些社会风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之后,一方面顺应了老百姓的要求,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我认为社会保障体系在社会建设中跟老百姓关系非常密切,对老百姓的个人和家庭安康非常重要;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能够给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国家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
广覆盖低水平碎片化
中国消费者报: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哪些特点?
葛道顺:如果考虑广大农村的话,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刚刚铺开,可以说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们的这个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水平还比较低,具有广覆盖、低水平、碎片化等特点。要逐步将社会保障覆盖到城乡绝大部分老百姓和家庭,其核心是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在内的五大保险,加上针对各种人群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服务等。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只能解决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保障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养老金的替代率来粗略判断,现在的替代率是中等偏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对较高一点,最高的达到基本工资的80-90%,低的如中小企业可能不到50%,这就带来了第三个问题:碎片化。由于不同身份的人群、不同身份的就业者,享受的社会保障标准、待遇,保障的措施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带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问题。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一个不能少
中国消费者报:如何理解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公平?
葛道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理解,我认为公平是非常重要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学界或者政府官员、老百姓近来特别关注的核心话题,因为老百姓的公平意识在不断提高。
从理论上来讲,权利公平是人人生来平等的一种基本的权利,是作为一个公民的内在资格,不同公民之间应该是没有差别的。比如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有权利选择到城市上学、就业和生活,这是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机会公平更多强调客观条件。国家、社会或者市场通过制度体系的安排,来给公民创造条件,也就是给公民创造机会。国家应该为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和保障公民的发展,这就是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更重要一些,它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更多地体现公民的参与权,对前两个公平有调整和弥补的作用。规则的公平更强调过程的因素,比如不同的人群都可以参与制定教育、就业、医疗的规则。如建立劳动分配的规则公平,就涉及到分配的权利和分配机会的规则,如果每个公民都有能够参与这种规则的制定的过程,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每个公民享受到更多的分配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规则的公平更多体现在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法规之中,通过国家的法律保证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机会参与到国家事务,比如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到国家治理、社会福利、劳动就业、医疗等具体的社会保障及发展规则制定当中。
(下转A2版)
●专家简介
葛道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社会规划与政策评估研究室负责人,曾任中国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管理等,出版多部有关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