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90后:拒绝“标签”化
作者:精营
图片


  第一批90后如今已经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登上主力消费舞台的群体。因此,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商家都开始关注这个群体,希望了解他们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近日,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在首届中国传播领袖论坛上发布了“2012年移动中的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其中对90后群体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剖析。
  那么,90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与80后、70后相比,是否真的存在天然的鸿沟?

  拒绝被贴“标签”的一代

  90后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对自我的觉醒,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较少考虑别人的看法。
  “我爱看农广节目,我爱看农民种地、养鸡、养鸭,我就喜欢这个。”上海理工大学的黄同学看上去性格开朗,其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喜欢看农广频道。但是,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90后并不都是具有统一“标签”,他们的个性差异很大。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想用统一的‘标签’定义90后群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单一的社会评价对于鲜活生动的90后群体显得有些乏力。其实,拒绝‘标签’化就是他们最大的共性,他们拒绝被代表。”CMI校园营销研究院院长沈虹说。
  90后比80后更善于表达自己,他们更加热衷于借助互联网工具上传照片、视频、日志,以此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当然,当下流行的恶搞也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恶搞学校、老师、电视剧、电影,这显示出他们的思想比较新奇和突出。

  囊中羞涩却敢于尝鲜

  90后的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他们同时也表现出了精明实在的一面,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
  “买东西的时候我会先看价格,或者是不是名牌,如果价格合理又是名牌的话,我当然会买;如果是名牌,但价格超出了我的消费能力,那就基本放弃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的陈同学的观点,似乎最符合90后群体的消费观。
  90后的学生群体,尽管和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相比经济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但他们毕竟没有收入或者刚刚步入社会,消费能力还受到较大局限。例如,90后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多在500元—800元,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学生,生活费会高一些,在1000元左右,但再高就不多见了。
  受制于生活费的限制,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可谓在理性与自我之间痛苦地摇摆,一方面,多数学生囊中羞涩,不能做到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需要很理性地对生活费进行规划;另一方面,在日常消费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成为他们消费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他们习惯在消费中更强调自我,并通过消费来满足自我。

  被网络包围的社交群体

  在当下的90后群体中,每天接触网络的比例已达到61.7%,而对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四大媒体每天的接触比例不到40%。这说明在90后群体中,网络已占据主导地位。
  网络是导致90后对电视媒体接触减少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被更多的关注,像《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天天向上》《康熙来了》等综艺娱乐节目最受欢迎,这显示出90后群体更具有娱乐精神。此外,报纸在90后中的接触频次也不高,主要是在图书馆和家中才偶尔阅读。但是,电子报、手机报等数字化报纸形式在90后中产生了一定影响。“相比之下,杂志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受90后的喜欢,大学生群体中主动购买杂志的人比较多,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从杂志中获取时尚信息,这是互联网所不能取代的。”新鲜传媒COO王立欣说。 (精 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 版:生活·时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90后:拒绝“标签”化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