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鱼翅情结或成回忆
作者:聂国春
图片
图片


     图2:被切去背鳍、胸鳍、尾鳍的鲨鱼又被丢回海里,伤口淌着血,无法游动,只能慢慢沉到海底,等待死亡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来碗鱼翅漱漱口!”这是香港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时流行的一句话,也反映了华人世界挥之不去的鱼翅情结。
  中国人的鱼翅情结,需要从吃鱼翅的简史中来梳理。据了解,最早谈及鱼翅的是《宋会要》,里面记载了从海外输入鱼翅,由福建入口的事。
  通常认为中国人吃鱼翅始于明代。常被引用的是《本草纲目》(首刊于1590年)上的一句话:“(鲨鱼)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明代关于鱼翅的记载也比较多。如《潜确类书》上有这么一段:“湖鲨青色,背上有沙鳍,泡去外皮,有丝作脍,莹若银丝。”《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五回,蔡京官邸中的管家在招待西门庆时,说了这么一段话:“都是珍羞美味,燕窝、鱼翅绝好下饭。只是没有龙肝凤髓。”史书也记载,明熹宗(1621-1627)喜欢吃用鱼翅和燕窝、鲜虾、蛤蜊等十几种原料同做的“一品锅”。到了清代,鱼翅已列为“水八珍”之一,“鱼翅席”也列为高档宴席的第三位了。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鱼翅之所以被视为珍品,至少有三个原因:一为产量不多,我国仅闽粤沿海有产,量少,还要进口一部分;二为配料必须高档,因为它自身无明显味道;三为烹制工艺复杂,常常成为厨师工艺水平的标志之一。在业界看来,鱼翅消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不过,这一观点却遭到环保人士的反驳。环保人士认为,鱼翅消费顶多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但绝非文化而是糟粕,应该摒弃。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看来,吃鱼翅和喝茅台一样,代表着高端和品位,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和西方喝红酒,吃鱼子酱一样。”周孝正说,抵制鱼翅,其实应该抵制的是腐败。
  环保人士的声音得到了广泛的响应。自姚明担任护鲨形象大使以来,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和人士加入拒食鱼翅的队伍中。2009年4月,柳传志、王石、马云等数百名企业家呼吁,从自身做起,“保护鲨鱼,拒吃鱼翅”。2011年8月,俏江南表示,新菜单中已取消一切和鱼翅相关的菜品。此举得到了舒淇、王菲、蔡康永等众多明星的支持,全国各地亦有一些餐饮企业跟进。当年底,百家媒体倡导“年饭零鱼翅”活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微博上表示,签名支持全国政协委员、雅昌企业 (集团)董事长万捷关于“拒吃鱼翅”的提案。丁立国等30多位人大代表还共同提交了 《禁止公务宴请和消费鱼翅案》的议案。
  在“鱼翅之都”香港,近年来抵制鱼翅的风潮则更加猛烈。2010年,香港花旗银行推出“刷信用卡鱼翅打折”活动,引发舆论声讨,该活动只得草草收场。自去年1月香港半岛酒店集团停售鱼翅至今,已有112家香港企业与机构承诺停止吃鱼翅。
  在明星、企业家和官员的号召下,公众对鱼翅的认知正在逐渐转变,将来,鱼翅文化可能成为一种回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服务·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鱼翅情结或成回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