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百计千方惠民生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王硕 王照重


    

■本报记者 王 硕 王照重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和总结国务院过去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中事关民生的数字和目标备受瞩目,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控制物价涨幅

  “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选择。”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

  这一目标的提出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其中,既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尽管压力仍存,但我们充满信心。
  2011年,稳物价被放在宏观调控任务之首。各地各部门为稳定物价做了大量工作。正因如此,去年CPI涨幅从8月以后出现了回落态势。到去年12月,CPI涨幅已经回落至4.1%,接近年初确定的4%左右的目标。
  然而,从去年全年来看,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经济形势下,全年CPI涨幅5.4%,并未实现年初确定4%左右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坦率地提出了这一点,既肯定成绩又正视问题,这体现了政府的务实与责任担当。
  从今年看,我们既要看到复杂严峻的形势,也要看到积极有利的条件。一方面,由于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还在高位震荡,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理顺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因此控物价的目标依然需要付出努力。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蔬菜、粮油产品库存充足,工业消费品总体供大于求,这对于稳物价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提出了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等具体的措施。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以及我们宏观调控经验的日益丰富,对实现CPI涨幅控制在3.5%的目标,还是有信心的。

加大教育投入

  “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本届政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教育投入占GDP总量4%的奋斗目标,并且承诺将继续保持这一投入比例。我认为,与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相比,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循序渐进,而不应是“疾风暴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比较长,不可能靠“大跃进”来实现,这些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需要以相对长远的时间尺度来看待和衡量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长期保持这样的投入比例,既解决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历史欠账问题,又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作为大学校长,我认为高校必须高度珍惜纳税人对教育的投入,充分用好每一笔教育经费,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积极探索协同创新之路,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建设,显著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

增加“三农”投入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

  ●解读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义

  这组数字的含金量很高,让举国上下吃了“定心丸”。惠农强农安天下,加大投入是基础,是前提。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
  报告中的有关内容也告诉我们:下一步,促进“三农”发展的着力点,将主要集中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这必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投入和扶持的重点,这就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明确思路。

保障食品安全

  “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好这个事关百姓生命安全的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
  首先,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我国现行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主要是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管,分段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已经逐渐显露出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等弊端,无法实现全程检测的“无缝对接”。应该对如何健全现有监管体制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做出严谨科学的顶层设计,确保其高效运行。
  其次,明确企业在食品药品安全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管理与监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既可能因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原因造成食品质量不达标,也存在着诚信缺失、人为降低食品质量的现象,需要严格监管、积极引导,使企业合法生产,确保食品药品质量。
  最后,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影响食品质量的环节很多,其中,最应该关注的是源头和过程,而非对最终产品的抽样检测。只要把好源头关、过程链,就能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

完善社保体系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我认为可以用“三个最”、“三个转变”来概括。从全民医保体系的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社会救助项目全面发展、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等,均揭示了这几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最快、公共投入力度最大、惠及民生范围最广的时期。
  而“三个转变”更具有历史性意义:首先,是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共识形成与转变。过去总把社会保障看成雪中送炭、消灾化险的工具,一提社保就会遇到“别把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太高”或者“千万别患福利病”的善意提醒。现在是顺应民意诉求,把社会保障制度当作合理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基本制度安排,是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根本途径,从而开始形成国民福利应当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已从多数共识上升到政治决策中的共识。
  其次,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从选择型制度安排向普惠型制度安排转变的飞跃。以前的福利制度只覆盖一部分人,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已先行一步,其他制度安排也在持续扩大覆盖面,惠及全民已经成为既定目标并在稳步推进。
  再次,社保制度正在由长期的试验性改革状态向定型、稳定的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转变。伴随《社会保险法》、《军人保险法》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等的大幅修改,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描绘的社会保障发展蓝图,再加上本届人大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列入全口径预算报告,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走向规范化、定型化。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两会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计千方惠民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