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尹文:打好每场“战斗”让更多消费者受益
作者:戴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图4 央视3·15晚会回放
图5 尹文

■本报记者 戴 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越发活跃,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新的消费问题,由此,人们对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3·15晚会剧组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晚会筹备过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今年3·15晚会的总导演尹文,请他为读者进行详细解读。

3·15晚会是一场“战斗”

  作为连续七届央视3·15晚会的总导演,尹文觉得每年的3·15晚会都是一场“战斗”。3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五棵松附近的中央电视台影视之家宾馆。原定的采访时间为下午3点半,但由于尹文要去中央电视台审片子,采访时间延迟到了下午6点半。“大家辛苦了,我来晚了,抱歉,抱歉啊!”刚一进门,尹文就连声道歉,“临近3·15,晚会进入倒计时,现在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大家压力都很大。”尹文将这种忙碌和压力形象地比喻成一场“战斗”。
  顶着央视3·15晚会总导演的头衔,尹文是很多企业和公关公司最想认识的人,他们都想通过尹文来了解3·15晚会是否会涉及自己的企业。“每年3·15晚会前夕,我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他们会直接问我晚会是否涉及自己的企业或是涉及哪个企业。有时候感觉应该没有问题的行业或是企业的相关人士也会打电话问我,前几年我对此还很吃惊,后来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他们打来电话问我,说明心里有鬼。”
  很多消费者关心,是不是企业做了广告就不会在3·15晚会中被曝光?对此尹文坦言,央视不会靠3·15晚会去拉广告,广告、经营与节目从来都是分开的。“诺基亚、双汇、麦当劳等品牌都做过广告,但是也都在晚会中被曝光过。3·15看的是这个企业、品牌究竟有没有问题,不看其是否做了广告。”尹文说。

暗访取证越来越难

  尽管很多媒体记者对于线索的调查取证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尹文看来,这项工作现在越来越难做,因为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家违法造假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其中运用的科技手法越来越多。这对于参与制作节目的记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在采访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据了解,参与3·15暗访调查的记者一般都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且必须以制作调查类节目见长,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3·15晚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企业对突然到访的陌生人提高了警惕,甚至有的企业还制定了专门应对记者的规章制度和办法。
  此外,由于很多记者已在3·15晚会剧组工作多年,年龄偏大,而近几年记者要去暗访的企业通常只招收年轻人,就迫使晚会剧组不得不培养新人,可这些新人无论从经验上还是应对突发问题上,都不如老记者老练,这对暗访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日常培训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尹文说,“在今年3·15晚会的暗访记者中,就有3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其中2个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我们对他们进行了严格培训,并做了很多应对突发问题的预案,以确保他们的安全。”但尽管如此,暗访调查依然带有很大风险,很多报道甚至是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的。

强调取证链条的完整性

  “3·15晚会节目组制作的所有专题片均采用全产业链、追踪调查的方式,每个环节都要拿到第一手资料和证据,对于产业所涉及的上游、下游企业均要进行彻底追查,给观众呈现完整的事实真相,记者必须亲身看到、听到、拍到。”尹文说,每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商业欺诈、制假售假案例,在让消费者感慨之余,都让被曝光的企业和商家心服口服,而这样完整的证据链条其实是经过一遍又一遍反复质疑和推理而得出的,晚会剧组有一个无罪推演环节,会对记者目前所掌握的证据和推理进行一遍遍质疑,以免让调查带有主观色彩。“我们常把记者‘逼’到墙角,让他们自我否认,通常他们说出一个理由,我就会用法律、行业标准给他们推翻。”尹文说,作为导演,对记者拿来的任何证据时刻都要保持客观、冷静态度。经过这样的一次次质疑,不仅促进了证据链条的完善,也锻炼了记者与企业“斗争”的能力。尹文经常对记者们说:“做调查记者,就得像一壶很难烧开的水,如果60摄氏度就让你兴奋了,那哪儿行啊?”

在3·15情结支撑下前行

  作为3·15晚会剧组的成员,无论是导演还是记者,他们心中都有一个3·15情结以及3·15职业素养,他们立志一定要把真相告诉大家,正是这个情结支撑着他们继续走下去。尹文说:“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都应该有责任感。许多企业总是说自己捐了多少钱,做了多少好事,但他们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那就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3·15曝光的虽然只是个案,但我们希望通过3·15能真正做几件事,揭露几个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促进几个规章制度的出台,这就足够了。”
  据尹文透露,3·15晚会的暗访记者的月薪并不高,只有几千元,有时候做得很苦、很闷,很多暗访记者进入企业干的都是体力活,甚至还面临着自身以及亲人生命安全的威胁,但他们依然坚持着,支撑他们的恰恰是心中的3·15情结,这个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对于他们来说,能真正揭露几个行业或企业的黑幕是最大的慰藉。

做好消费的瞭望塔

  和有些企业一样,很多消费者也很关注今年3·15晚会曝光的焦点,是否会有大品牌、大行业涉及其中,这同时也是其他媒体记者反复追问的问题。尹文开诚布公地说:“大品牌不是我们的衡量标准,3·15晚会也不会为了曝光品牌而选品牌、为了曝光某个行业而选择行业。3·15晚会曝光的只能是个案,最终目的是希望能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推动诚信体系的建设。”
  作为多年3·15晚会的总导演,尹文始终认为,3·15晚会是消费的瞭望塔。“23年来,我们的消费主体、消费习惯、消费环境和法制环境都在改变,而人们生活的变化也在改变着晚会,晚会的专题节目也在紧密地结合着与生活息息相关、投诉多、问题恶劣、规则不完善的领域。”尹文表示,尽管多年来晚会曝光的热点一直在变,但唯独不变的是晚会永恒的安全主题,因为安全是每个人生存的最基本底线。晚会力求通过个案的曝光,推动行业变革,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1 版:3·15年度报告·晚会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尹文:打好每场“战斗”让更多消费者受益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