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二季度车市向好要靠控库存
作者:张鹏


    ■本报记者 张 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国内汽车产销数据显示,由于春节长假等原因,今年2月全国汽车共生产134.72万辆,销售135.4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1.42%和33.42%,但开年前两月总体形势好于去年。这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增长较快,有望引发新一轮销售热潮。此外,相关数据已经表明库存风险再现,二季度的市场要想转好,需要严控库存。

2月车市低迷

  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汽车生产134.72万辆,环比下降31.42%,同比下降16.25%;销售135.46万辆,环比下降33.42%,同比下降13.56%,汽车整体产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对此,中汽协表示,今年2月适逢春节长假,有效工作日比上月少了5天,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效工作日减少4天。这样一来,本月日均销售就只有6.54万辆,比上月减少了1.30万辆,不可避免地出现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是,由于今年1月份创下月度历史最高销售纪录,所以开年前两月产销形势总体好于去年,产销量分别为331.17万辆和338.91万辆,同比增长14.06%和14.72%。虽然2月当月汽车产销量明显下降,但今年汽车市场的开局依然不错。
  就前两个月整体来看,拉动汽车产销总体增长的直接动力,要归功于乘用车产销所呈现的较快增速。1至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2.62万辆和28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9.5%。从各车型生产情况看,与上年同期相比,除交叉型乘用车同比下降外,其余车型均呈现较快增长。
  中汽协分析认为,除基本型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保持较快增长外,多功能乘用车(MPV)的表现同样强劲。

公车采购利好有限

  乘用车市场的稳中有升,与自主品牌的表现也是分不开的。前两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22.5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0.8%,高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2%,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表现良好。
  虽然日系继续下跌,但与德系、韩系、法系均超过30%的增长相比,自主品牌要想进一步赢取市场份额并不轻松。而近来,随着各地方政府公车采购细则的出台,不少人认为,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品牌,将是自主车企的福音,是自主品牌提升自身实力的新契机。但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因自主品牌车企为数众多,而政府公车采购数量仅占乘用车销量的2%左右,采购也不可能只采购某一品牌或者某一车型自主品牌。因此,公车采购对自主车企并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对自主品牌的利好也是有限的。
  “自主品牌面临国际车企不断向国内市场扩张的现状,竞争激烈。自主汽车企业要想站稳脚跟,还应注重自身发展,而不是依赖国家政策。”董扬表示。

控好库存二季度车市或转晴

  数据表明,与1月的产销两旺相比,2月份国内4S店集客量、成交率、日均销量环比均明显下降。结果导致2月份库存明显增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经销商认为库存量增长的比例从24.4%明显上升至41.2%;而认为“基本持平”的比例小幅下降,从34.9%下降至30.9%;认为“下降”的比例从40.7%下降至27.8%。
  但随着3月份两会召开,整体经济形势向好,再加上天气逐渐转暖,购买需求增加,新车集中上市,厂商加大促销力度,以及厂家供货的逐步恢复等因素,业界普遍预期车市将逐渐转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也显示,经销商对3月以后的市场总需求量判断乐观,认为3月份以后汽车总需求增长的比例为78.4%。其中,认为3月经营状况“一般”的经销商占53.6%,经营变“好”的比例上升至36.1%,经营“不好”的比例下降至10.3%。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认为,虽然3月后车市较之2月有转好趋势,但汽车厂商仍须警惕对市场的过度乐观,要严控库存风险。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汽车·选择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二季度车市向好要靠控库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