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教材全面电子化引质疑
作者:胡军
图片


    ■本报记者 胡 军
  目前国内正在推广教材电子化试点的省市,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教材全面电子化”的口号。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近日表示,今年内将完成京版纸质教材的电子化开发,并在部分试点学校中推广。然而对这项改革计划,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有着各自的疑虑:教材全面电子化到底意味着什么?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和学生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材电子化并非照葫芦画瓢

  “至少在5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研究教材的电子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教材电子化并不是简单地把纸质教材转换成电子格式或直接扫描到电脑里,而是要重新开发,研究者对教材的整体思路都要有根本性的变化,这太难了。”对于将纸质教材电子化,从事教材出版工作多年的北京某出版社负责人赵先生告诉记者,“搞IT的人不懂教育,真正搞教育的人对IT方面知识的了解又很有限,二者的相互对接非常难。”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只要大量使用高科技手段就能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上的与时俱进、效率提升,就是实现教育改革和进步。“教材电子化多好啊,学生们不用再背沉重的书包了。而且有了电子化教材,学生随时都可以查看自己需要和所学的内容,不用再在一大堆书里找来找去,非常方便。”对于教材电子化,北京市丰台区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郭先生的想法非常有代表性,他说,“电子教材中配的图片都是高清的,很清晰,查看资料也更方便。”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家长认为,教材电子化大概就是把纸质教材照搬到电脑里,而且许多多媒体课件的生产商也是这样操作的,他们推出的许多电子教材实际上就是纸质教材的电子版。“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电子教材并非简单的将纸质教材变成电子版,而应是基于纸质教材的再次开发,将内容与表达形式更好地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家长对教材电子化的理解误区,从事电子课件开发和远程数字教学10余年的北京某软件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认为,“依葫芦画瓢的开发模式肯定不符合教材电子化的理念,但到底怎么开发电子教材才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现在尚在探索之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教材电子化要基于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不是为了方便灌输知识,帮助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去应付考试。”

防止变成新型灌输式教学

“孩子喜欢什么内容,怎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选用什么来做电子课件,达到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目的。”这是很多从事教材电子化的企业普遍采用的宣传语,但对于其提出的目标,许多学生和家长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一宣传语背后隐藏的仍然是强调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理念。
  对于正确的教育理念,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先生在近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用“真”和“能力”几个关键字进行了概括。他认为,教育最根本的是要真诚、真实,追求真理。教育应该是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育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要把其个性彰显出来。
  “现在很多小学在课堂上就给孩子放动画片,中间穿插老师的点评和串讲,或者就是放PPT课件。孩子倒是很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回来后讲得绘声绘色,但我们做家长的总有点担忧,这样的课件,能留给孩子多大思考和发挥的空间?难道这不是另一种对知识的灌输吗?”对于孩子所在学校的电子化教材与多媒体授课方式,北京市海淀区的王女士表示质疑。王女士说:“孩子喜欢的只是这种上课形式而已,况且这种形式并不一定就对孩子好。说讲式的动画片或PPT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思维,他们会直接接受课件中讲述的内容,但却不去思考,不去提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这种新的填鸭式教学形成习惯,而教师授课则比以前更加省力,因为有了多媒体课件以后,他们连备课都变得容易了许多,孩子们又乐意看,何乐而不为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思考中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些过于花哨的多媒体课件,无非是满足孩子看动画片、好奇的心理,对于引导其对一门学科真正感兴趣,真正钻研进去的作用不大。“教育不是单纯的传与授,而是一种启发。”美国兴腾科国际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马振翼认为,“好的教育是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好的教育可以让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东西,想象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完成之前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也许若干年后,你不记得大学里学过的知识,但你会记得某位教师或某个朋友说过的某句话,因为这些话在你人生的转折时期改变了你的思考模式。”

全面实现教材电子化值得商榷

  对于目前进行教材电子化试点省市提出的“教材全面电子化”口号,受访的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出了观望态度。“教材电子化虽是一个发展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被电子化。以欧美一些国家为例,那些国家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水平很高,都还没有进行教材全面电子化的尝试,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有些教学内容是不适用于电子化教学的。”对于目前各地一哄而上的教材电子化试点,从事电子化教学研究10余年的北京某软件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认为,正确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肯定是教育界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否必须把所有的教材都电子化,还值得进一步考虑和研究,因为教育的目的既不是让学生记住课件内容,也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付考试。
  采访中,一些一线教师也对“教材全面电子化”的口号心存疑虑。北京市房山区某民办中学的刘老师说:“不管用怎样的课件,用什么方式来教学,教授主体都肯定是教师,而不是电脑。我认为现在提出教材全面电子化还为时尚早,这种愣往教学上贴数字化标签的做法无益于教学的发展。道理很简单,以北京市的中小学教师为例,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可能水平很高,但有些教师可能仅限于进行基本的电脑操作,而推进教材电子化后,教师们传统的备课和教学模式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这需要教师具备独立完成用各种电子设备来制作课件的能力,目前又有多少教师能够达到这一水平?若进行培训,得需要多长时间?仓促一哄而上使用这种电子教材,学生难免会沦为试验品,这对他们的学习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3 版:生活·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教材全面电子化引质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