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对骗补企业应依法从重处罚
作者:桑雪骐


    ■桑雪骐
  过去两年,国家为扶持节能家电的发展,出台了节能补贴政策,但没想到该政策却成为一些家电企业的 “财源”。国家审计署6月21日发布的2013年第25号公告如一枚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据悉,国家审计署已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目前正在依法查处中。笔者认为,对于涉及骗补的企业和个人应依法从重处罚,并应以此为契机打造社会诚信机制。
  国家审计署公告显示,2011年和2012年,国家为空调、平板电视、电脑、洗衣机、热水器等节能产品的推广拨付专项资金分别为26亿、37亿元。但在审计中发现,多家企业存在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补等行为。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达16.17亿元,其中有8家家电企业通过做假账虚构空调销量等手段,骗取国家节能补贴9061.84万元。空调业“大佬”广东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高达2157.76万元的巨额资金,占家电业骗补总金额约1/4,从而成为了骗补企业的“大佬”。
  自2008年以来,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拉动内需、扩大消费,让消费者得到实惠,更希望通过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在全社会树立节能环保理念,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国家的好政策却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成了生财的“歪经”。自补贴政策实施伊始,骗补行为便一直如影随形。曾有知名企业老总愤而发声,炮轰能效虚标已经成为业内潜规则,不仅有企业将5级能效产品虚标为2级,更有“全球最高能效比空调”、“最节能冰箱”等超高能效产品横空出世,以至于在各个层级的质量抽查中,“能效门”事件一再上演。
  与此同时,生产企业虚报销量多领补贴也成为行业内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另外一条潜规则。我们万分遗憾地看到,在审计署公布的骗补企业名单中,骗补金额大小竟然与企业的知名度高低成正比。
  针对郭美美事件造成的红十字会募捐困境,曾有人说“信任如纸,单薄、脆弱,揉皱了再想抚平,难,难,难.....”其实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本次的骗补 “状元”一直着力打造的“专业、敬业”形象有可能由此轰然倒塌。试问,连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都敢施展其并不高明的骗术,对于消费者,又有什么是其不敢做的呢?连销量都是假的,其所谓的核心科技又有几分可信?
  作为业内的龙头企业,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带头人是作为企业公民应负的最基本责任。这并非企业在广告里喊喊,企业负责人到两会上说说的口头责任,而是企业必须身体力行,用自己诚信经营的行为维护现代法治社会的法律秩序与道德秩序。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在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实现从“自我”向“超我”的升华。
  能效虚标及虚报销量之所以成为家电行业痼疾,其根源在于高能效产品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空间。然而,由于社会诚信机制的缺失,企业违规成本偏低,造成企业负责人法治观念、诚信经营意识不强,在国家相关部门一再申明将建立严格的节能补贴监督机制,加大力度防范骗补虚标的情况下,仍然敢于“明知故犯”,且“屡犯不改”。
  大潮退去,裸泳者现身。笔者认为,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应以此次骗补门为契机,通过依法重罚,加大企业违规成本,使违规者得不偿失,从而推动市场诚信机制的建立。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家电·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对骗补企业应依法从重处罚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