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每文
宜选内侧无彩绘图案器皿(图1)
现在餐具五花八门,在选购餐具尤其儿童餐具时,要注重品牌,确保材料纯净安全,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洁、手感结实的优质餐具。如果餐具有气味,则说明有污染物或材料来源有问题,最好不要购买和使用。
塑料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如何挑选安全的塑料餐具?专家提示,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合格的塑料餐具都是无毒的,一般来说,正规商场中销售的各种塑料餐具在质量检测中的各项指标一般都能符合国家标准,在高低温试验中也都表现不错,但鉴于一些餐具的装饰图案及一些色彩鲜艳的塑料餐具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在选购塑料餐具时,最好还是以图案简单,颜色素净为好。同时,树脂餐具出厂时都有明确规定,应无味。陶瓷餐具别选“釉上彩”,宜颜色素净,无色更好,图案也越少越好。专家强调,无论是何种材质的,最好挑选内侧没有彩绘图案或者涂漆的器皿。
查看塑料袋QS标志(图2)
著名环保及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秘书长董金狮提醒广大消费者,根据《塑料购物袋的环保、安全和标识通用技术要求》(GB21660—2008)规定,塑料袋上应明确标示生产厂家名称、标准编号、规格、公称承重及材质与组分等信息。他提醒消费者,没有QS标志及编号却标示“食品用”字样的塑料袋可能有安全隐患,不要用其装食品。可以分“三步”辨别食品用塑料袋。
第一步认真看:观察塑料袋上是否标示了生产企业名称、QS标志及编号、“食品用”字样等信息,再透过光线看塑料袋是否有杂质、黑点和油污,若有则不要用其装食品。
第二步仔细闻:打开塑料袋闻一闻,合格的塑料袋没有味道,若发觉塑料袋有异味则不要使用。
第三步动手验:合格塑料袋表面平整光滑且有韧性,用手指捅不会破,不合格的塑料袋多粗糙、发黏,无韧性,用手指一捅就破。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用明火燃烧的方法鉴别合格与不合格塑料袋。易燃且在燃烧过程中有蜡的气味,同时产生像蜡烛一样的滴状物质,则是合格塑料袋,不含废塑料;若不易燃,燃烧过程中冒黑烟,同时产生刺鼻气味,则是不合格的塑料袋。
问题吸管三招辨别(图3)
现在吸管的种类很多,例如珍珠吸管、尖嘴饮料吸管、匙羹吸管、艺术吸管等,正规的吸管外包装袋上除了生产许可证号和卫生许可证号外等,还会明确写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址、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标明吸管的材质,耐热、耐冷温度。董金狮提醒,除了警惕颜色过于艳丽的吸管外,还可以按照三个步骤辨别问题吸管。首先是要看吸管的外包装有无QS标志;吸管内如果有黑点、杂质或破的气泡等都是不合格产品的特征。其次要闻,在吸管未接触饮料前要闻一闻有无刺鼻的异味,如有异味,说明可能是问题吸管。最后是捏,如果捏一下吸管就扁了,没有弹性,那就说明该吸管是用比较薄的材料制成,质量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会很容易被吸扁。
在选购吸管产品时,专家强调消费者关注标志。按照《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相关规定,一次性塑料吸管属于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必须获得质监部门颁发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
看摸闻鉴别塑料餐盒(图4)
现在塑料餐盒质量有明显的好转,但是问题还有不少。“塑料餐盒标志信息齐全是产品质量有保障的标志,比如可否用微波炉加热、标注使用温度范围等,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也避免了因为消费者错误使用造成的安全问题。”董金狮介绍,现在许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产品外包装上信息标志都很齐全,包括生产许可标志及编号,有的在每个单独产品上都印制了生产许可证和使用温度等信息,还有些产品标注了材质代号和可回收标志。塑料一次性快餐盒的材质主要为聚丙烯、聚苯乙烯等,聚丙烯材质的代号为5,缩略语为PP;聚苯乙烯材质的代号为6,缩略语为PS。“清晰标注不仅便于消费者根据产品材质装不同的食品,也便于废弃后的处理。”
董金狮强调消费者要和经销者一起共同抵制假冒伪劣餐具,注意增强辨别假冒环保餐具的能力,了解科学的辨别方法和技巧,即一看餐盒标志是否齐全,有无QS标志;二摸盒体强度是否有弹性、不易裂;三闻餐盒有无异味。同时呼吁经销商要做到坚决不销售无QS认证的劣质产品,积极向生产厂家索要生产许可证和近期检测报告,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