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可穿戴式数码设备的能源新思路——
用人体提供电力
作者:岳纲举


    ■本报记者 岳纲举

  最近一段时间,可穿戴式数码设备炙手可热,不过它如今也像其他可移动的电子设备一样,由于自身体积小,能够提供的电量有限,因此在长时间使用时,同样面临着高耗电和供电不足等问题。果壳电子近期发布的可穿戴式设备“魔戒”号称能使用99年,但目前并未获得使用者的验证。
  如今市场上,电池技术遇到的瓶颈正阻碍着可穿戴式数码设备的发展,因为这类设备的属性决定了它应该长期伴随人体的移动,而并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充电。试想一下,如果一块智能手表每天都需要充电,那么又有多少人愿意购买?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可穿戴式数码设备厂商都在产品的耗电量上下功夫——减少应用软件在后台的运行,降低屏幕损耗等,但实际效果甚微。据业内人士预计,可穿戴式数码设备的发展趋势将是与人体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未来,这种设备很有可能成为人体的一部分。那么,可否利用人体的热能或其他能量,为可穿戴式数码设备提供电力?这一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纽约时报》印刷版日前报道了一种由ProteusDigitalHealth开发的药丸,它的实质是一个微型电脑,用来监视人体内部的体征,例如血流、内体温、胃酸等,并将数据发送到手机应用中。这种药丸就是依靠人体来供电的,其微型传感器的每一面都有镁和铜两种元素,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胃酸获取足够的电力。
  此外,一位15岁的加拿大女孩AnnMakosinski近日也发明了一种利用手持温度来供电的手电筒,这为可穿戴式数码设备的功能开发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Makosinski说,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太多被浪费的能量,她一直渴望找到办法去利用它们,于是她想到了用帕尔贴片去产生电能。据测试报告结果显示,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能能在5—10摄氏度的环境下产生可用且稳定的电能,在20摄氏度时其电能就不太稳定了。不过即便如此,Makosinski的设计思路还是为人们开发可穿戴式数码设备提供了新思路。
  由于可穿戴式数码设备具有与人体亲密接触的特性,因此用上述手段给其供电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这些技术一旦得以实现,未来人们使用可穿戴式数码设备时,就不用再像如今使用智能手机那样,需要天天给它充电了,这同时也会大大加快可穿戴式数码设备的普及速度。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IT·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人体提供电力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