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住房公平比“被平均”的高拥有率重要
作者:吴学安


  从表面上看,老百姓所关注的是自有住房拥有率的高低,但实际上关心的是自己是否拥有较好的居住条件。如果单单以家庭是否拥有住房来判断居民的居住条件,往往高估了居住条件,也可能导致政府住房公共政策选择的不当

■吴学安

  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调研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3》显示,全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00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近九成中国家庭全部或部分拥有现住房的产权,超过10%的家庭有两套及以上的住房。
  如果统计早期的国企、央企、企事业单位等,这么高的比率是可能的,但是如果包括外来人口,这数据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以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为例,如果算上那些刚毕业大学生,以及出生在外地,有幸跻身大都市工作几年的年轻人,就不那么让人信服了。试想,如果他们也有住房,刚需族从何而来?房价上涨的动力又来自于哪里?
  据去年底公布的 《中国居住小康指数》报告显示,有21.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买房,65.4%的受访者拥有一套住房,10.9%的受访者拥有两套住房,2.0%的受访者拥有三套住房,0.3%的受访者拥有四套住房。对此,专家认为,住房拥有率高并不代表住房资源分配的公平和均衡,有的家庭拥有好几套住房,有的家庭则买不起房,所以数据很可能反映的是“平均数”,不少家庭“被平均”了。面对这样的数据,着实让不少网友再一次惊呼自己“又被平均”了。
  所谓的住房拥有率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关注住房拥有率高与低,对住房如饥似渴的人看到这一数据,无疑又一次刺激了他们的神经,令他们再一次感到了紧张、焦虑和无奈。事实上,官方从未提过“住房拥有率”的概念,按照住建部的口径,只提“住房私有化率”,即私有住宅的面积占全社会住房总面积的比率。但这同样也有“被平均”的问题,比如住房私有化率是90%,并不意味着100个家庭中有90个家庭有自己的房子,而很可能是其中的部分家庭拥有不止一套房子。
  “家庭拥有自有住房,不代表居住问题已经解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此前表示,通常经济发达国家自有住房拥有率低,而落后国家的自有住房拥有率高。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人口流动性强,为了减少住房买卖的麻烦,很多人宁愿租房住而不是买房。相反地,落后国家人口流动性较差,拥有自有住房的家庭,反而更可能居住在自己拥有的住房中。
  虽说,从表面上看,老百姓所关注的是自有住房拥有率的高低,但实际上关心的是自己是否拥有较好的居住条件。如果单单以家庭是否拥有住房来判断居民的居住条件,往往高估了居住条件,也可能导致政府住房公共政策选择的不当,加剧国内住房保障的乱局。所以,政府还需要坚持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真正保障老百姓的住房权益,而不能被一些缺乏说服力的数据蒙蔽了。要知道,比“被平均”的高拥有率更重要的是住房公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住房公平比“被平均”的高拥有率重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