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特别推荐·
作者:探奶荒背后


    ■探奶荒背后

“每袋奶涨了4角钱,一家三口每月仅喝奶的花费就得240多元,差不多是我俩工资收入的5%。”10月3日,河北石家庄市民杨瑞星心中默算这笔账的时候,70多公里外的行唐县南豆庄村,他的老父亲、奶农杨继忠刚清空牛栏里最后一坨牛粪。早在去年10月甚至更早些时候,眼看四邻相继杀牛卖肉,杨继忠就暗忖:城里儿子一家怕喝不了几天便宜奶了。
  从8月以来席卷我国南北多地的国产牛奶涨价潮及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袋装奶断供现象刺痛了不少消费者的神经。业界普遍认为:一头牛的倒掉与一袋奶的涨价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尚难定论,但奶荒与涨价周期性重复,释放的绝非良性信号。
  有关专家指出,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者利益平衡机制的缺失,既是奶荒祸首,也为奶业埋下质量安全隐患。通过协商谈判确定收奶价格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思路,而从长远来看,则应着眼于发展“一体化奶业”。
———详见A2版《要闻·观察》

■问住宅变脸

  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熊女士最近遇到一件蹊跷事,购房合同明明写着购买的房屋性质是“住宅”,但房屋产权证上却突然变成了“公寓”,而且无法更改。
  据成都市有关部门解释,按照《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居住产品中的住宅,必须满足日照、采光等相关条件,而几乎所有的楼房都有背阳的一面,不能满足日照标准的房屋不能称为住宅,而这类房子又有较大的市场。该规定在住宅产品中增加公寓类型,适应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要,有利于规范管理。同一幢楼因公寓的日照条件比住宅差,价格一般相应比住宅低,便于消费者认清公寓与住宅二者的区别,选择购买。
  熊女士认为,开发商把公寓当住宅出售,不仅违约,而且涉嫌欺诈,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合同法》有关规定,该公司应给予赔偿。
———详见B4版《要闻·投诉》

■推以房养老

  近一个月,国内“以房养老”首倡者孟晓苏一直在微博上一边普及“以房养老”的知识,一边回应粉丝们的诘问。而远在浙江杭州的柴效武教授,则在忙着申请组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新浙以房养老研究中心”,并向有关部门递交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课题研究申请。
  谈及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迟迟不能面世的原因,孟晓苏分析说,保险业界普遍认为房价会跌,而老人寿命在增长,“保险业不愿亏钱而集体沉默,是其过去十年无法推出的最大阻力”。“这是个小众的产品,虽然当前推出的时机不是很成熟,但可以先从失独老人等群体开展试点,如果等我国老年人口达到三四亿人再来做,就太晚了。”柴效武说。
  值得期待的是,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介绍说,“以房养老”的试点方案,将由保监会牵头,会同民政部等部门,计划于2014年第一季度出台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
———详见B2版《服务·理财》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特别推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