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与时间赛跑 桥隧通信一月通
——记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桥隧通信建设项目组
作者:颜霞


  乘车在胶州湾大桥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平整的桥面和辽阔的大海,不仔细寻找,基本找不到通信设备安装在何处。而在这个跨度41.58公里的大桥上,安装了17个通信站点,任何位置通信都能通畅无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移动山东公司青岛桥隧通信建设项目组敢为人先,“施工时,桥下没电,我们每天要搬着4个人才能搬动的发电机干活,最多一天要走十几公里,整天在桥上被海风吹,不少人关节都出了问题。”无线网络工程师方勇说。项目组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从接到任务到信号全覆盖,他们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截至目前,山东移动全省基站总数达6.8万个,网络地理覆盖率99.75%,人口覆盖率99.95%,并实现了城市的深层覆盖以及路线、海岸线、风景区的全面覆盖。

桥隧通信一月通 迎难而上不退缩

  2011年6月30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以及胶州湾海底隧道同时通车,青岛主城区与各区市“一小时经济圈”正式形成。桥隧通车的同时,通讯也实现了全覆盖。而这与山东移动青岛桥隧通信建设项目组一个月的奋战分不开。
  “同类桥隧项目的移动通讯设备设计、安装、调试需半年的时间,而分配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月,这让我们备感压力。”当时担任移动公司青岛桥隧通信建设项目组负责人说。通信要畅通就需要在桥隧铺设光缆,而这个工作必须在桥隧施工时进行,如果等到桥隧真正通车了,再想后期铺设基本不可能。为了保证按期完工,项目组成员以及施工人员每天高强度工作12个小时以上,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外装设备巧安装 “隐形”设计显精细

  为了使通信设备风格与整体工程一致,不能给人突兀感,桥隧通信设备安装方案经过了多次调整。除了龙门架顶两侧的天线箱是借鉴杭州湾大桥设计安装外,其余各基站、设备安装都是根据桥隧的特点单独设计的。例如为了不让外挂设备箱显得突兀,工作人员设计了承载力强的带护栏平台,将设备箱挂在桥外,外观刷白色与大桥相一致。据悉,5米长、1米宽规模的带护栏平台能承载至少20个人的重量,安全性很高。

不畏艰苦施工环境 精细作业造满意工程

  据了解,初次从设置在桥外侧的悬梯爬下,面对正下方深邃的大海,让人头晕目眩。在伸缩缝内,到处布设的线缆让人难以站稳,就连宽敞一点的桥箱也需要人抓着钢筋爬入。施工人员还要克服无护栏施工的恐惧。原来,在建阶段的胶州湾大桥两侧没有安装护栏,只有50厘米高的挡墙,在这种高危情况下,勘查和施工人员在龙门架工作时,都需要腰绑安全带,先爬上从桥面斜搭到桥外侧的梯子,再翻身钻进底端无遮挡的筒形钢架梯内,最后爬到十多米高的龙门架上工作。
  与胶州湾大桥施工人员相比,参与胶州湾海底隧道的移动施工人员更是吃了不少苦头。“隧道里面开挖、打眼产生的粉尘短时间散不出去,从隧道向洞口外看,阴沉沉地总以为要下雨,在隧道里如果不戴口罩,一会儿嘴里都是沙。”当时负责胶州湾海底隧道光缆铺设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施工环境让不少人患上了湿疹,但所有人都毫无怨言,依旧加班加点坚持施工。
  在山东移动人精益求精进行网络建设和优化的努力下,山东移动网络综合运行指标持续领先。山东移动建立了以客户感知为标准的网络质量保障体系,针对城市建筑日益密集产生的信号衰减问题,建设2万个室内分布系统优化网络质量,全省地下室、电梯等场所覆盖率超过95%;并实现全省3121公里近海海岸线的连续覆盖,最远覆盖海面距离达120公里,为海上航线提供了优良的通信保障。

(颜霞)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服务·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与时间赛跑 桥隧通信一月通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