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简光洲:为食品安全仗义执言
作者:王硕
图片


    【人物简介】

  简光洲,2003年入职《东方早报》,历任《东方早报》大都会新闻部、中国新闻特稿部记者。2008年9月11日,简光洲采写的《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报道刊发,他首次在报道中点出“三鹿公司”的名字,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他凭借该报道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同时也把三鹿公司拉下神坛。由此,许多网友评价他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

■本报记者 王硕 文/摄

说出真相不二选择

  简洁的平头,戴着黑框眼镜,穿着笔挺的西装,出现在记者面前的简光洲已不再是大家所熟知的“记者简光洲”,而是换上了“商人”的头衔。当记者提到当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时,他表情冷静,用客观的语言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毫无疑问我一定还会说出真相。”简光洲说,在了解到甘肃14名婴儿患肾结石病的消息后,他敏感地察觉到,已经刊发的一些报道中似乎语焉不详,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追踪调查。作为一名记者,报道真相的使命感推动着简光洲追查此事。
  “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对我触动很大,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感觉这又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卫生事件。”简光洲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调查过程中,他从医院入手,多方求证。经调查发现,患病婴儿的食物来源除了奶粉就是水,这让他开始关注患病婴儿所食用的奶粉。与此同时,不少其他省市患病婴儿的案例也让他逐渐把焦点聚集在婴儿们食用的奶粉上。此时,“三鹿”的名字浮出水面。
  简光洲描述自己在医院见到患病婴儿的情景时说:“在医院里,不到1岁的小孩被推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在外等候的家人们嚎啕大哭。那种感觉真像生死离别。”简光洲说,这些家长痛苦的表情至今仍深深烙在他心中。
  在采访“三鹿”奶粉事件时,简光洲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边是可能面对的三鹿公司的责难;另一边是患病婴儿们脆弱的生命。最终,做人的良知替他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他决定在报道中点出“三鹿公司”的名字。
  《新闻记者》杂志副总编刘鹏在评价这篇报道时说:“如果没有这篇报道,三聚氰胺奶粉问题最终肯定也会被公之于众,因为真相不可能永远被掩藏。然而,迟到的曝光、迟来的正义,可能会让更多婴儿受到伤害,这也是《东方早报》‘三鹿报道’的意义所在。”

内心忐忑行文严谨

  时钟拨回到2008年9月10日,那篇著名报道刊发的前夜,记者简光洲辗转难眠,反复想象着第二天报道刊发后的情形。他甚至清楚地知道这篇报道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如果报道失实,我明天很可能不会再回到新闻岗位上。”简光洲说,自己思考着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情况,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或许出现问题的奶粉是假冒“三鹿”品牌的也说不定。
  据记者了解,当时三鹿奶粉声名在外,在国内约占18%的市场份额,“三鹿”还是神七航天员的指定专用奶。简光洲的内心有多么挣扎,可想而知。他在自己的博客中也曾经提到,当年在搜索“三鹿”奶粉的资料时,也对三鹿公司颇有好感和信任度。正因为如此,他更怕因为自己的一篇可能错误的报道,给这家企业带来麻烦和损失。
  其实,简光洲本不必如此。记者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他行文严谨,对三鹿公司强调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回应尽数摘用。另外,在文章的标题中也没有确认婴儿患肾病的具体原因,只用了“疑”字。“这篇报道只是提出质疑,没有下结论。从逻辑上说它没有问题,而且我在写作过程中非常谨慎。”简光洲回忆说。

食品安全众望所归

  2008年9月11日,《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报道顺利刊发,这也是国内第一篇在此事件中明确点出“三鹿”名字的报道。该报道刊发后,震惊全国。9月11日晚,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召回声明,宣布召回8月6日以前出厂的部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奶粉。据了解,这批奶粉当时在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三鹿召回奶粉的举动,证实了简光洲的判断,他如释重负。此后,“三鹿”奶粉事件继续发酵,引发了国人对乳制品安全的大考问,备受指责的三鹿集团因三聚氰胺事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008年12月23日,国产奶粉名企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2000多万元。
  2009年7月31日,相关责任企业正式启动了医疗赔偿基金,用于赔偿受害家庭和报销“奶粉”事件中患病婴儿的急性治疗费,以及其年满18岁前所患相关疾病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截至2011年12月31日,该赔偿基金累计支付赔偿金额1242万元。“三鹿”奶粉事件后,简光洲受到多地政府的感谢。“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觉得三鹿的做法不能容忍、不能接受,我觉得这就是民心向背,对于关乎生命安全的食品质量问题,每个人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简光洲说。
  更为重要的是,“三鹿”奶粉事件给我国消费者带来了一场食品安全领域的权益洗礼。从那以后,消费者对乳品安全有了更加敏感的关注,维权意识也空前高涨。有人说,这一切都源于简光洲的勇敢。“我的孩子也会长大,我希望在他长大后,我可以问心无愧告诉他:我和我供职的《东方早报》没有因为利益而对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因为事不关己而推卸责任,没有因为惧怕风险而拒绝讲出一个简单的真相。”在中国新闻奖颁奖典礼上,简光洲如是说。

社会责任赋予使命

  上述报道刊发后,简光洲一下子成了名人,来自各方的支持和赞誉纷至沓来,还有读者致电给他,以感谢他挽救了自己宝宝的生命。
  成名后,简光洲常应邀出席媒体节目,讨论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此外,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还聘请他做“临时顾问”,请他为企业提建议。同时,普通消费者对记者简光洲的信任更达到了顶峰。简光洲说:“社会对记者赋予了很多责任,所以我更觉得应该下笔千斤,谨慎再谨慎。”
  从2003年新闻学研究生毕业后,简光洲就将自己的角色定为调查记者,并始终将自己的生活作息设置为“记者模式”。据简光洲回忆,做记者时,他平均每月出差两到三次,每次出差时间约为一周,算下来,一年中他有一半时间在外采访。采访时,他不仅风餐露宿、随时备战、奔波劳碌,自身安全也偶尔会受到威胁。
  2011年,简光洲通过调查发现,一个名为“中国矿山安全监督网”的网站以国家安监总局的名义成立,并在地方以收钱的方式设立办事处,很多人因此被骗。他将这一线索提供给媒体同行,却招来该网站的恐吓。简光洲说,做记者每天都要应对未知的人和事,应对未知的状况,负面报道做多了,看到的和经历的就自然多了很多负能量,这会对记者的心理产生影响。然而,正是由于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欲望,简光洲才会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时,奋力去调查真相。

独特视角记录时代

  2012年8月30日,一条关于“简光洲宣布辞去《东方早报》记者职务,并已获得相关领导批准”的微博在新闻界引起不小轰动,而让人们更没想到的是,简光洲离开的不仅仅是《东方早报》,还有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新闻事业。这一年,距离他跨入新闻行业将近10年。
  目前,简光洲已在企业里谋得一席之地,在家人创办的商业项目中帮忙打理生意。作为一名正值壮年的优秀记者,他的抉择不禁令人扼腕,就连父母也对他的辞职决定表示不解。对于父母的态度,简光洲能够理解。“以前做记者时,家人们能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报道,这让他们感觉非常自豪。”简光洲说。
  关于辞职的原因,简光洲不愿过多提及,但或许可以从他的一段话中找到答案。简光洲对记者说,他现在从事一些商业活动,跟社会的接触比以前更多了,对社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以前做记者,有些事别人可能不太敢跟你讲,跳出媒体圈后我发现,以前自己看到的只是表面,写的东西也非常肤浅,通过调查而掌握的情况未必是100%的真相。”简光洲说。
  尽管在商言商,但简光洲还是无法割舍与新闻行业的牵绊。他表示,自己要建立一个组织,用于资助独立记者的调查写作。尽管已不再是记者,但简光洲似乎还是无法忘记“辣手著文章”的新闻理想。他说,自己永远不会停止对这个社会的思考。对于未来的规划,简光洲还是希望回到写作中去。“我一直在想,我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记录或阐述这个时代。社会是滚滚向前的,我希望自己能真实地把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反映出来,而不是人云亦云。”

【同题问答】

  问:是否用过《消法》?
  答:没有。
  问:《消法》是否好用?
  答:不好说。
  问:《消法》对你的最大影响?
  答:有了这个法律,消费者在较真时就有了法律的保障。
  问:请用一句话定义《消法》。
  答:《消法》虽然写在纸上,但只要每个人内心都遵从这部法律,消费者维权最终就会真正落实。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4 版:先锋让消费者更有力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简光洲:为食品安全仗义执言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