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上海青少年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纸质书未遇冷
作者:刘浩


    ■本报记者 刘浩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团市委近日联合发布的一份有关《上海市青少年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该市青少年的图书消费需求,呈现出相当强烈的刚性特点;无论是纸质读物还是数字读物,青少年的消费水平都要高于市民的平均水平;在数字化传播对于阅读产生巨大影响的当下,青少年并未因为有数字化阅读而冷落传统的纸质阅读。

阅读多为增加知识

  本次调查3月启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和“上海青少年阅读调查”课题组共同设计完成调查问卷,并将目标人群锁定为在校学生和在职青年,将阅读指向限定在“不包括教科书、教辅读物、期刊的其他各类图书”。有效调查样本量为1771个。
  对于阅读的主要目的,在总选择人次中,排在前四位的是“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31.89%)、“工作或学习需要”(17.51%)、“满足兴趣爱好”(17.26%)、“掌握实用技能”(15.23%)。
  对被调查者目前的读书习惯,“影响最大的人是什么人”这一问题,居于首位的是“父母,家人”,第二位是“老师、领导”,以下依次为“同学、同事”,“其他”。
  对于所喜欢的图书种类,居于前六位的分别是:“文学”(13.06%)、“武侠/玄幻/轻小说”(10.26%)、“心理/励志”(9.27%)、“历史/地理”(7.46%)、“自然科学”(7.43%)、“卡通漫画”(7.30%)。

过半认为纸质阅读效果好

  从总体看,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为58.22%,认为“数字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为11.86%,选择“两者差不多”的比例达到29.59%。
  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的时间分配,选择“数字阅读少于纸质阅读”的为45.74%,选择“数字阅读多于纸质阅读”的为28.40%,选择“差不多”的为25.07%。
  对于选择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居于前五位的是:“阅读习惯”(28.15%)、“需要深度阅读”(14.49%)、“为了收藏”(11.07%)、“内容查找方便”(10.51%)、“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10.26%)。
  “类别广、内容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则成为被调查者选择数字阅读的前三位的原因。

阅读量高于市民平均水平

  一天中,青少年花多少时间用于阅读?调查显示,每天接触纸质图书的时间,26.09%的“15-30分钟”和24.79%的“0.5-1小时”位居第一、二位。有9.20%选择了“基本不阅读”。
  而对于过去一年大约阅读了多少本纸质图书的问题,选择“1-3本”和“4-6本”的比例分别是27.44%和24.17%;以下依次为“20本以上”(16.71%)、“7-10本”(13.10%)、“11-15”本(8.47%)和“16-20本”(4.86%)。
  总体来看,上海青少年的阅读量要高于市民的平均水平;“一本也没读”的比例为3.90%,状况明显优于“2013市民阅读调查”的9.98%。但超过一半的一年“1-3本”和“4-6本”阅读量,依然折射出《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超五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这一结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纸质书未遇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