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结果显示,保健品消费的公共信任度较低
九成消费者对保健品市场不满意
作者:刘浩


    ■本报记者 刘浩
  老人要补钙、妇女要补血、儿童要补脑、妙龄女郎要减肥,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健康理念、保健方式和保健产品层出不穷。日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上海保健品市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九成市民对目前保健品消费市场不满意。报告指出,由于消费者在保健食品认知上存在较大偏误,商家存在不择手段的竞争行为,导致保健品消费的公共信任度较低。

八成市民不识“小蓝帽”

  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市民不能清楚地区分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药品之间的差异,仅不到两成受访者认为保健食品必须有“小蓝帽”标志,其余的受访者根本不能正确识别保健食品标志。
  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机构受理保健品相关投诉700起左右。由于消费者在保健食品认知上存在较大偏误,而不少经营者在销售保健食品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导致因混淆概念而产生的消费投诉占投诉总量的六成之多。
  如消费者钟女士反映,为治疗高血压,她参加了“美国花旗(上海)健康指导中心”的讲座,并花费2.1万元购买了一款“胰特康”保健食品,中心营养师承诺可治疗“三高”,“使用3个月无效可退款”。钟女士于今年6月开始服用该产品,3个月后并无效果,与该中心协商退款无果。
  上海市消保委保健产业专业办秘书长邱伟玲解释道,像钟女士这类消费者花了冤枉钱却难以维权成功。“商家在商品推广中基本上不出具书面宣传材料,对功效的承诺只是在口头宣传中明示或暗示,投诉发生后,消费者因有口无凭而陷入被动局面,也给相关部门调查带来难度。”
  调查显示,受虚假宣传影响而购买了保健食品的受访市民中,超过五成因考虑时间和精力成本而选择“忍气吞声”,超过两成的市民表示对投诉结果没信心,甚至还有市民将产品质量好坏归于自己的运气。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有关部门从“概念”入手,厘清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概念和商家使用概念的区别,为混乱的保健食品市场“正本清源”;拓宽保健消费争议的处理渠道,相关部门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的同时,重视对消费者投诉案件的处理。

营销方式不择手段

  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保健品?调查发现,超过六成受访市民购买保健品的目的是“作为礼物送人”,其中“品牌知名度”是他们购买保健食品的首要影响因素,而“原料成分”则排名第五位。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消费者的这一普遍消费动机很容易被保健品销售企业所利用。目前,很多商家都将广告宣传放在第一位,注重品牌知名度,而对内在“成分”模糊其词,甚至采用不择手段的销售方式提高销售业绩。
  大打亲情牌、绑架式销售、重宣传轻功效等成为保健品商家的惯用手法。消费者陈先生于今年7月份参加某公司组织的健康讲座,其工作人员向听众推销一款售价高达5万元的保健理疗仪器,并宣称该仪器为世界知名品牌产品。在对方的鼓动下,陈先生最终花钱购买了该产品。由于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商家宣传的功效,陈先生找到销售者交涉退款,被对方粗暴拒绝。
  对此,邱伟玲认为,部分商家忽视商品本身的品质,直接在广告和营销上夸大宣传“功效”,走终端促销道路去推销保健食品,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功效期待过高。
  调查发现,对于目前上海保健品消费市场的总体感受,超过九成受访市民表示不满意。可见,由于商家在保健市场上普遍采取不择手段的营销方式,使得消费者对保健品消费的公共信任度较低,从而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海市消保委建议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在生产上,加大对“功效成分及含量”的控制;在流通中,加大对“广告宣传和营销行为”的实时监管,防止部分商家以不法手段谋取不法利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健器材标准缺失

  调查显示,家庭保健器械的使用最广,但由于“保健器材”缺乏科学的界定,尽管至少有超过三成的家庭购买过“家庭治疗仪类”、“健身器”等各类家庭保健器材,但是,七成消费者不清楚普通用品和保健用品、医疗器械有何区别。这也导致了保健器材的消费更易产生消费纠纷和商业欺骗,调解起来难度也很大。
  上海市消保委保健产业专业办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接到近200起涉及“保健器材”的投诉,同比增幅17%,并呈现急剧增加趋势。
  一位消费者反映,他以近7万元价格购买骏丰频谱“保健治疗屋”,使用起来并没有感受到商家所宣称的功效,反而出现胸闷、发抖等问题。
  邱伟玲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对“保健器材”这一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没有一个专门的保健器械注册部门,更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也被冠以“保健器材”、“医疗器械”等外衣来欺骗消费者。
  目前,在保健器材市场上,只有血糖仪、血压计等较为常见的少数产品具有国家标准,而对于一些难以衡量计算其有效标准的,标榜为“保健器材”的产品,缺乏相应的统一性标准,通常只能参照产品说明书以及企业自行认定的标准。上海市消保委就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保健器材生产的国家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加大对保健用品市场的监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要闻·警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九成消费者对保健品市场不满意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