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推进商标战略 造福一方百姓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工商局培育“房县黑木耳”品牌纪实
作者:吴采平 杨世新


    ■杨世新本报记者 吴采平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介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是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被称为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房县黑木耳因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又因其“形似燕,状如飞”,故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2009年2月28日,“房县黑木耳”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记者了解到,目前,房县生产的木耳产量占湖北省黑木耳产量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房县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很畅销,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

组织申报 指导注册

  为了切实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积极推进“品牌兴县、品牌兴农”商标战略,依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房县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房县工商局向房县人民政府建议“房县黑木耳”证明商标由房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为申请人。
  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得到了房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该县设立了房县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许可使用、保护、监督管理等工作。房县工商局一方面介绍全国各地农产品以地理标志注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通过使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积极总结品质优良的农副土特产品被冒名顶替,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教训。在工商部门的积极推动下,2005年6月,房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工作的通知》,同意“房县黑木耳”以地理标志申请注册证明商标。
  房县工商局与县农业局一道,组织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完成了“房县黑木耳”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约70万字,并主动与农业、质检等有关单位和申报单位加强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共享,组织房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捆绑式一同申报。在申报过程中,遇到新的难点及问题及时向县政府领导小组和湖北省、十堰市工商局汇报。2009年2月,“房县黑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推行订单合同示范文本

  房县工商局副局长李先成向记者介绍,为扶持房县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房县工商局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源头上规范合同签订,按照“一类产品、一类订单”的要求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及时联合农业局制定了《黑木耳栽培订单合同》参考示范文本,从技术产量、质量标准、价款结算、交货方式、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10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对双方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提供进行规范。截至目前,已推广使用黑木耳栽培订单合同示范文本400多份。
  在推行使用的过程中,房县工商局以全县栽培黑木耳的业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推行对象,以合同文本宣传引导和签订指导为主要推行方式,以合同备案为主要监管手段,以建立完善合同争议和纠纷调解机制为主要推行保障,鼓励业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栽培过程中主动使用推行的合同文本。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风险,减少纠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农民的利益,在全社会形成了守合同讲信誉的良好氛围。
  通过推行使用黑木耳栽培订单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加强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订单合同文本签订行为的指导和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为农户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从而保护了广大菌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维护了市场秩序。

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打造品牌,发挥效益。该县抢抓机遇,走出了“打造驰名品牌,带动特色产业,活跃县域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路子。
  在规范房县黑木耳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上,积极加强宣传,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切实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商标标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市场监管保护,严格按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操作。据了解,房县黑木耳单产从实施技术规范前的6公斤/架,增加到10公斤/架,单价从40元/公斤提高到100元/公斤。目前,种植黑木耳实现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为了进一步发展黑木耳产业,房县政府提出:要运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品牌保护”的模式,力争到2015年,地标产品黑木耳年产量达到2000吨,实现产值2亿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服务·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推进商标战略 造福一方百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