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五粮液质量行之细节篇
生产环节细微之处彰显企业精神
作者:孙燕明


  在五粮液的十里酒城,人人都切身担负着践行“质量宣言”的层层重担,处处可寻维护五粮液百年老字号的笃行慎言。
  洗瓶区玻璃门内,是包装车间卫生要求最严格的隔离区,远远就能看见徐晓雪和她的同事们在洗瓶、灌装、压盖、贴标、装盒、装袋、装箱、打码,一整条流水线上奔忙的身影。不消毒不让进,任何人来参观都只能在大玻璃墙外远观。
  为了实现全程洁净无尘、无污染、无塑化和无外界侵入,五粮液数年前就开始严格控制接触原酒的陶坛、不锈钢桶、输酒管道、不锈钢槽车等生产设备,对包装材料均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还对瓶盖等每种材料进行入厂必检并匹配酒浸出试验,确保无任何问题后才能进入正式包装工序。
  不仅如此,酿酒工人只能穿布鞋、粮食原料必须循环使用麻袋而杜绝编织袋、主要车间的空气质量须实时监测等措施,在十里酒城早已深入人心。
  在磨粉、制曲、酿酒、陈酿、勾兑、包装工序等各个环节,五粮液制定了严格的质控关卡,通过对生产作业过程、场所及原辅料识别、监测、评估、清理、整改等方式严格把关。“每个专检点都由专人负责,一部分由仪器进行理化分析,一部分则依靠技术人员感官把控,多年来已经成为一门代代相承的手艺绝活。”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彭智辅表示,“这几十道工艺关卡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了雏形,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改进,在细节上做得更为精益求精”。
  上世纪80年代,尽管年销售额仅几千万元,年利润不足一两百万元,企业资金吃紧,但几年酝酿之后,五粮液几乎拿出了整年的利润用于历史上第一次改造扩建。首先是硬件投入,改造车间、增添设备、修盖化验室和实验室以及设立科研所等,一并而起。也正是五粮液的这一步,带动白酒行业从此开始走上标准化、工业化之路。
  五粮液30年来的几次技改,亦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龙头。第二次改造扩建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王国春要求全厂上下将工艺管理提升为质量管理,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并对中层领导、关键工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引进各项先进的检测技术,并提出“质量规模效益”的发展战略。
  1991年率先拿下国家质量管理奖之后,大规模修建新厂房、新车间成为五粮液又一步好棋。数个几万吨级酿酒车间的建立,让五粮液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进入21世纪,第三次改造扩建所提倡的“凸显酒业、优化多元”,又将前两次技改的方法和理念充分丰富、扩容。五粮液拥有全球规模极大的发酵池数万个,全面保证了基础酒的生产和“优中选优”的能力,高于国内其他酒厂的发酵池总和。当时,五粮液蒸酒用的蒸锅有978个,远远超出同业普遍只有二三十个蒸锅。
  在大规模扩大产能的同时,质量管理已不再是直线式的理念和口号,每道工序、每个员工都被赋予了更深远的责任,由此形成了五粮液独有的质控体系。“尽管白酒属于生物发酵的传统作业,但五粮液人身上处处透着一种精神,一种执着于细微、厚德、创新的精神。”业内专家表示。(孙燕明)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产环节细微之处彰显企业精神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