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互助马铃薯”助农致富
作者:张磊


    ■本报记者 张磊
  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青海省互助县成为生产优质马铃薯的天然宝地。为了做大做强互助县马铃薯特色产业,提高互助县马铃薯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在青海省互助县工商局的大力协助下,2007年,“互助马铃薯”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结束了互助县马铃薯“有品质无品牌”的历史,也为互助县优质马铃薯走出青海,迈向全国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以上农村经济收入来源于马铃薯

  当前,农畜产品市场供应比较充足,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大,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影响力的高低决定了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好坏。特别是“互助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提高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而言,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正式注册,现归互助县马铃薯协会拥有。其地域范围涉及互助县西山乡、东山乡、台子乡等15个乡(镇)。
  互助马铃薯以其薯形大、产量好、淀粉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少、适口性好等特点,享有良好的声誉,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12万亩增加到28万亩,增长了2.3倍,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4.5%,平均亩产1615公斤,总产量达到45万吨,居全省第一。马铃薯生产总产值达1.8亿元,人均纯收入405.8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18.8%,农村经济收入的20%以上来源于马铃薯的种植销售。

出谋划策 支持申报

  为使互助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互助县工商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通过走访县农业局、畜牧局等相关单位,对互助马铃薯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是否符合地理标志保护要求及能否申请注册证明商标进行了查询。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注册申报实施方案,向县委、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从注册人名义、检测技术标准、检测机构设立、证明商标使用管理等方面入手,将互助县包家口马铃薯协会变更为互助县马铃薯协会,以协会的名义申报了“互助马铃薯”证明商标。根据证明商标申报要求,互助县工商局主动帮助互助马铃薯协会制定了《互助马铃薯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互助马铃薯特定品质说明》等申报材料,进而极大地缩短了证明商标的注册时间,提高了注册效率。

多措并举 收效显著

  品质是品牌形象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提升互助马铃薯品质,互助县马铃薯种植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逐步形成规模”的原则,根据马铃薯品种特征和土壤生态类型,建立不同类型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经济发展经营模式。
  互助县工商局积极发挥工商服务职能,通过科技下乡、项目洽谈会、招商引资会等各种活动,借助报刊、信息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报道互助马铃薯,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为争创品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了进一步推广互助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互助县工商局帮助下,互助县马铃薯协会全面启动运用了“互助马铃薯”商标。在收购销售互助县地域内的马铃薯包装袋上印制了“互助马铃薯”地理标志,要求全县农产品经纪人在收购销售互助马铃薯时,使用印有“互助马铃薯”商标的包装袋。同时,对开发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精心包装,印制“互助马铃薯”地理标志,然后再投放市场。互助县马铃薯协会联合互助县农产品龙头企业,共同研制生产了一批马铃薯淀粉、精品粉条,这些产品使用“互助马铃薯”商标后,市场销售形势看好。
  目前,从互助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看,互助县马铃薯虽然有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但无论从数量和规模,还是品位和质量上,与其他地区的名牌农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需要进一步充分加以利用,在商标使用、商标宣传和印制工作中加大投资力度,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4 版:服务·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互助马铃薯”助农致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