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组织,不仅要关注会员企业的利益,还要关注对公众利益的保护,这样才能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个别行业组织,没有引导企业适应市场规律,放下身段,关注大众,却依然坚持原有的侵夺大众利益的陈规陋习,意图把不公平条款当作救命的稻草
■张挥
10年前,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推出了 《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把谢绝自带酒水变成了明规则。一个本应规制业内企业行为的行业规范,何以能限制第三人的权利?虽然舆论反复呼吁,但那些不公平的做法,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因行业组织的代笔,变得越发“精致”。
在消费者的一片质疑声中,行业协会从最初认为谢绝自带酒水不是霸王条款,到表态谢绝自带酒水不构成不公平格式条款。行业协会的“辩护”基点,一再缩水。这个历程,是消费者权利进步的历程,也更加清楚地说明,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没有外部的监督,没有媒体的关注,消费者权利从纸面走向现实的步伐,不会如此快捷。
行业组织,不仅要关注会员企业的利益,还要关注公众利益的保护,这样才能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在该协会热热闹闹地请专家、邀企业、找律师“征求意见”、“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却总是忘记去听听消费者代表或者组织的意见。而在历次关于不公平格式条款的论战中,总是这个貌似与旅游行业联系更近,而与餐饮业联系稍远的旅游饭店业协会频频出现,力挺谢绝自带酒水,这似乎让人有些困惑。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使然。其背后,并非众多面向大众的餐饮企业,而是所谓“高端饭店”或“高端餐饮”,它们没有替众多面向平常百姓的普通餐饮企业做长远打算。
去年以来,随着禁止公款吃喝政策的出台,随着各项廉政制度的严格执行,部分高端餐饮的收入大幅度下滑。在吃喝风盛行的时期,某些食客挥金如土,只问档次,不问价钱,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自然不会关心什么消毒餐具收费、包间最低消费、谢绝自带酒水等问题。部分企业以“高端”之名,宾客盈门,借助各种不公平格式条款,收取真金白银,已成习惯。但这种盈利模式,从本质上说是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更无益于社会的进步。说穿了,好的政策的出台,好的制度的执行,击穿了某些高端饭店畸形的盈利模式,迫使企业从虚假的繁荣中,回归到市场经济竞争的现实。
许多面向大众的餐饮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取消不公平格式条款,生意并未受到影响,甚至更加红火。而那些大门长期不向普通民众敞开的“高端”企业,却不适应由奢入俭的转型,开始感受寒冬,意图以谢绝自带酒水、包间设最低消费等不公平格式条款作为挽救危局的手段。而个别行业组织,没有引导企业适应市场规律,放下身段,关注大众,却依然坚持原有的侵夺大众利益的陈规陋习,甚至把不公平格式条款当作最后的稻草,甘做最后的堡垒。
恶规当废。“徒法不足以自行”,在行业自律丧失基本底线,几乎无视公众利益的现实情境中,如果再没有必要的监管,消费者权利的全面实现,将是遥不可及的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