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两会观察
用教育公平照亮国家未来
作者:田珍祥 洪敬谱


    ■本报记者 田珍祥 洪敬谱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千百年来对教育公平孜孜以求,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语境中,教育公平更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应该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经费投入、均衡配置资源,也要完善制度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落实就近入学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太原市委主委傅建荣通过多年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调研,发现导致“择校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建设滞后,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住宅小区建设突飞猛进,群众身边无学校,只能去择校;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配置和办学水平不均衡,加剧了择校热;办学行为不规范,许多城市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混在一个校园,长期占用编制内公办学校教师,甚至压缩免费公办校招生规模,扩大收费“公参民”校招生规模,加剧了教育不公平;领导干部“写条子”,有的学校“条子生”占到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严重干扰了正常招生秩序,破坏了公平原则。
  针对这些问题,傅建荣提了4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务院发文要求,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小区应当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并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服务半径标准,建设义务教育学校,保证学校随着小区建设而建设,随着人口增长而增加,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培育优质学校与改造薄弱学校同步进行。要特别注重改造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居民附近都有好学校或“差不多”的学校。三是整治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要在短时期内使其成为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的优质公办学校,参与“就近入学划片分配”。四是制定严格的规矩,要求各地从一把手做起,严禁领导干部写条子,把它作为一项政治纪律,使百姓享有公平正义,使干部得以清廉为民。

改革高考招生政策

  如何体现教育公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最重要的是具备突出重围的勇气,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以江苏为例,在2012年底推出‘异地高考’改革,不设社保门槛,对固定住所的要求也相对宽泛,这些‘零门槛’规定体现了当地的开放性和包容度,为江苏异地高考政策赢得美誉。”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告诉记者,预计从明年开始,北京市在京高校录取指标会向远郊区县倾斜,从资源配置均衡角度考虑,政府有义务为每个孩子提供好的公平的上学机会,逐步把差距缩小,让远郊区县的孩子不用进城也有机会进入好大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考试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环节,关于高考改革方案,我们专门组织调研组,提出了关于改革的具体建议。我们希望改革要在确保公平的同时,更好地发现人才。”“现在的高考,学校和学生都没有自主权,学校必须在1∶1.2的档案里选学生,学生也只能拿到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不能选学校。”朱永新说,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给学校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能够让更多的人、创造性的人才得到发现、受到重视,才能更好地让那些奇才、怪才、优异的人才得到机会。

出台教改配套方案

  沈健建议出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配套方案。沈健调研后发现,随着改革试点的逐步深化,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日益显现,试点地区与学校对突破现有的管理体制、减少计划管理与行政干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沈健认为,高等教育虽然实行的是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实际上目前的管理权限主要是在国家层面,从院校设置、招生计划审批、专业审核、学位授予到毕业注册等等,权力主要集中在有关部委,单靠省级政府推动,很难实现改革预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在制定招生方案、设置学科专业、开展科学研究、开展境外交流合作、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享有自主权。为此,我建议出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配套方案来推动改革。”沈健说。

●链接
高考改革将试点推行

  3月10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加紧论证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要综合考虑改革科学性、可行性、风险性问题。
  在改革方案推行策略上,袁贵仁表示将利用35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经验,试点先行。“这一次方案出台之后,各省会出试点方案,试点方案不是全都试点,有两个条件,第一,有意愿,那些不愿意改、还犹豫的,暂时不动;第二,想改、但不具备条件的,也不改。对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会选择试点。试点办法出台之后,对试点省份的进校高中生开始实施。”
(田珍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教育公平照亮国家未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