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京大学中国直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董伊人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凯迪数据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年度直销行业公众形象舆情报告》指出,这几年表现得最活跃的正能量是直销行业的慈善公益活动。据统计,2012年31家获得牌照的直销企业的公益慈善捐赠金额预计超过3.17亿元。除了捐款捐物外,各家直销企业还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开展了各类特色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项目。
在董伊人看来,慈善捐赠是直销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直销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还应当同时承担并履行好自己的经济与法律责任,确保利益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企业和直销人员的行为能够对社会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
监管部门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2013年10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了《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引》。《指引》指出,直销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直销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企业员工、直销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经济与道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董伊人认为,《指引》不仅明确了直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列出了具体指导条款,这为工商机关与媒体进一步指导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监管直销企业提供了依据,也可以发挥直销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导向功能,引导直销企业全面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这对直销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首先,《指引》可以发挥直销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导向功能,引导直销企业全面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外延。《指引》指出,直销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指直销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企业员工、直销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经济与道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的直销企业认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追求产品快速销售,赚取高额利润,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直销企业的行为,本质上涉及到企业员工、直销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企业应承担起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责任。根据《指引》,直销业应加强对直销人员的科学管理,培养营销人员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企业对直销队伍管理不善,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缺憾。
其次,直销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不仅明确了直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列出了具体指导条款,这为工商机关与媒体进一步指导直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监管直销企业提供了依据。
当前直销企业监管的一个主要难题是直销团队运作的隐蔽性,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不充分。《指引》指出,直销企业是否按照《直销管理条例》、《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的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进行信息报备、披露,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有关部门为了配合《直销管理条例》的施行,先后颁布了《直销员业务培训管理办法》、《直销企业保证金存缴、使用管理办法》、《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初步建立了一个直销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指引》进一步完善了直销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强化行政指导,推动柔性监管。
《指引》也有助于媒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舆论引导与监督。在《指引》指导下,大众媒体可以更加全面地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宣传,加大对企业责任履行状态的信息传递与披露。对违反《指引》规范的企业予以曝光谴责,督促直销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全行业形成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舆论氛围。
最后,《指引》将推进直销企业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直销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如今,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制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新要素,不仅对企业本身,而且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直销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可以满足公众期望,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给自身带来长期有益的收获;可以平衡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权利与义务,使企业员工、直销员、消费者和社会受益;可以使企业减少政府管制,降低风险,扩大市场影响力;也有助于直销企业吸引更多更好的员工和直销人才,并且使企业员工和直销员、消费者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一个好的企业与一个伟大的企业的区别在于,一个好的企业能够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竭尽全力为一个更好的社会作贡献,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直销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将促使更多的直销企业更好地开展社会责任活动,促使更多的直销企业成为伟大的企业。
加快直销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对直销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容低估的积极作用,每个直销企业对此都应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认真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