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任务重
作者:王建新
图片


  本报讯“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国家十五攻关研究首次得出中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这表明中国的心脏性猝死防治工作任务艰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近日这样表示。张澍教授是在美敦力公司宣布启动一 项 名 为IMPROVESCA 的 全球临床试验现场讲这番话的。这项临床试验将在全球共约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研究中心开展,共同研究1.5级预防对心脏性猝死(SCD)防治的临床意义。该项研究在国内有包括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25家医院参与。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自然死亡。各种心脏疾病均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然而,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可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80%,其中约20%—25%的冠心病更以猝死为首发表现。张澍教授说:“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及难以预测的特点。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抢救存活机会甚低,仅为1%以下。因此,心脏性猝死防治的有效性是降低心脏病死亡率的关键。”
  目前根据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我国已有针对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标准和措施。在此基础上,美敦力大中华区首席华人科学家王励博士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的专家共同提出了1.5级预防的概念。“所谓心脏性猝死1.5级预防,是在国际公认的一级预防的适应症基础上,再增加四大高危因素之一,例如,EF(射血分数)<30%、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晕厥及晕厥前兆等高风险因子。”王励博士介绍说,“细化预防标准,有利于根据不同风险科学识别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从而进一步加强防治。”
  “1.5级预防试验的推出正值《中国ICD治疗专家共识》的更新颁布,它们对于我国临床指南的推动、医疗实践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我呼吁,医保政策的制定应尊重和考虑专业的意见,不仅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更能减轻疾病造成的危害和社会负担。”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这样表示。(王建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服务·食药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国心脏性猝死防治任务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