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六一儿童节 商家乐着收钱家长情愿挨“宰”
作者:戴岱
图片


    ■本报记者 戴岱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六一”儿童节是个收获的日子,因为他们会收到长辈的各种礼物。商家则早已看好这一商机,纷纷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准备大赚一笔。记者调查发现,“六一”前夕,商场里凡是与儿童沾边的商品都十分热销,尽管一些商品价格不菲,但在很多家长看来,每年就一个儿童节,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他们情愿挨“宰”。对此,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表示,家长是孩子消费行为的第一责任人,盲目追求高消费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应更多地让孩子理解儿童节的意义所在,让儿童节回归爱的本真。

商家:
无限商机尽在“六一”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临近,商家早已开始打起“儿童经济”的算盘。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市多家商场后发现,无论是服装、玩具,还是学习、生活用品,凡是与儿童沾边的产品都卖得很火,而这些商品价格不菲,少则百元、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几千元。
  记者在北京翠微百货商场的儿童玩具销售专区看到,这里销售的各类玩具的价格普遍在百元以上,如一套芭比娃娃玩具,最便宜的售价为98元,最贵的限量版售价为1800多元;即便是变形金刚人偶、小汽车模型、动物仿真玩具等小型玩具,每件的价格也要二三百元。益智类玩具的价格则更高,例如某品牌的动物园系列益智玩具的售价为1000多元/套;一套内装600块、可随意拼插的积木玩具的售价为500多元;一款仅能拼装成2层小洋房的家族情景式玩具的售价为2000多元,若再把该“家族”中的人物、家具配齐,总共要花五六千元。记者计算了一下,以一套内装60个基础颗粒的乐高积木创意桶为例,其售价为148元,平均到每个颗粒的价格近2.5元。
  另据记者走访发现,除了玩具外,儿童服装的销售也呈现出价格高、贵族化的趋势。记者在该商场的儿童服装专卖区看到,这里销售的童装几乎没有百元以下的。其中,一件某进口品牌女童公主蕾丝裙的售价为599元,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针织短袖T恤每件售价为378元。此外,小猪班纳、水孩儿、婴方喜、小袋鼠等本土品牌童装的售价也大多集中在100元—400元之间。
  随后,记者又来到该商场的儿童读物和学习用品专区,看到这里销售的点读机、学习机类产品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最贵的一款产品售价为3000多元,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一本普通故事书的售价在二三十元左右,如果是成套读物,每套售价均在百元以上。
  一位品牌儿童服装的销售人员用“无限商机尽在‘六一’”来形容儿童节给商家带来的收益。她告诉记者,每到“六一”,各类儿童用品的销量就会上涨,部分商品的销售甚至还会出现“井喷”现象,童装、童鞋大多会出现断码情况。

家长:
为孩子情愿挨“宰”

  儿童节到底该不该给孩子买礼物?买什么样的礼物才能体现出对孩子的爱?每当“六一”儿童节到来,不少家长就会为这些问题而纠结:不买,面对孩子期待的眼神总觉得过意不去;买,商家大多会在“六一”前提价,明摆着是去挨“宰”。
  “我小时候过儿童节,能吃根冰棍、看场电影就很满足了,哪像现在,每年儿童节都得给孩子买礼物。”消费者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刚满7岁。自孩子出生起,他和妻子每年都会为如何给孩子过儿童节花心思。“去吃大餐、买课外书、逛游乐场……总之,该买的、该送的、该玩的都整了个遍,花了不少钱。没料到,今年‘六一’孩子居然提出要买个iPad,说班上同学都有。为此,我和妻子非常苦恼,这种电子产品不仅会影响学习,价格也贵,要三四千元,可不买又有点儿不忍心。”章先生说,他和妻子正在为此犯难。
  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她买了一些衣服和礼物,准备在“六一”时送给孩子,没想到竟花了2000多元。“你看,仅两套童装就花了近900元,一个正版芭比娃娃套装玩具480元,一套《非常班级》儿童读物100多元,再加上买其他零食的费用,总价已经超过2000元了。”刘女士翻着购物小票对记者说,“今年‘六一’正好与端午节假期叠加,我已经答应孩子带她去欢乐谷玩儿,肯定又得花掉几百元,过‘六一’真是伤不起呀。”
  “没办法,不买不行,孩子指明要礼物。”消费者徐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现在是几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他的要求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家长一般都会满足,“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儿童节每年才一次,很多家长都想趁这个机会给孩子买点礼物,即便明知这个时候的商品贵,但为了孩子,也情愿当一回‘被宰的羔羊’。”

专家:
让儿童节回归爱的本真

  “自己省着点,给孩子多花点”,这是当下很多家长心中的想法。日前,记者就孩子的月平均消费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结果显示,近八成家长表示孩子的月平均消费额超过成人。对此,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左楠认为,家长是孩子消费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应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端消费,这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左楠表示,童年是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对高消费的追求和攀比可能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不利于其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价值取向。她建议,家长应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及孩子的自身特点,理性消费,如在“六一”儿童节时带孩子去参加慈善、公益或亲子类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生活,这比给他们买昂贵的玩具更有意义。
  左楠同时表示,对于小孩子来说,家长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儿童节为其买礼物也无可厚非,但应做好引导工作。“与其给孩子提供一个富足的物质生活,不如多关注其精神层面的满足,让其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让儿童节回归爱的本真。”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 版:生活·时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六一儿童节 商家乐着收钱家长情愿挨“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