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不签就业协议不给毕业?
作者:孔素芝 周余涛
图片


    资料图片

■孔素芝 本报记者 周余涛
  “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不予毕业。”为了不让大学4年的努力白费,顺利拿到毕业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得不多方找朋友托关系,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找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这样的咄咄怪事就发生在西北工业大学。在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将就业协议或证明与毕业证、学位证发放挂钩的背景下,“刷就业率”的情况是否属实?毕业证的发放该不该与就业协议关联起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很多高校和毕业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话题现场

毕业遭遇先就业潜规则

  5月初,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小刘向本报西安记者站反映,毕业前夕,其班主任在班会上向每个同学发放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三方协议),并称没跟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就不给毕业证书,不让毕业。也就是说,必须先签订就业协议,之后才能颁发毕业证。小刘还了解到,这种情况在该校是普遍情况。“我们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意味着还没毕业。很多用人单位就业的前提就得看毕业证书,否则就不接收,我们很难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而拿不到就业协议就意味着拿不到毕业证。”小刘向记者说。
  为了拿到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小刘和同学们不得不四处找朋友托关系。小刘挺幸运,在亲戚的帮助下,成功与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不过她自己并不会去这家公司上班。“学校拿就业协议签订和毕业证挂钩,不就是为了提高就业率吗,这种做法太不合理了,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小刘对此非常不满。
  5月22日,记者就小刘反映的问题,到西北工业大学了解情况。该校党政办公室一位人士否认了上述说法,并强调学校从未出台过把签约和毕业证、学位证挂钩的相关规定。她认为,临近毕业,老师让大家在校期间抓紧签约是很正常的,一些同学可能对此产生了误解,误以为“没有签协议就不能毕业”。

各方观点

与是否就业无关
西安市教育局信访办主任 刘玉俊

  颁发毕业证书不能与签订就业协议书及就业单位接收函挂钩。只要学生在就学期间成绩合格、没有重大过错、不拖欠学费,表现良好,论文答辩通过后,学校就应该为其颁发毕业证,而不是为提高就业率,强制学生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责任不全在高校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宝通

  近几年,随着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确是一个现实难题。没有一定的就业率,有的专业就面临被撤销的可能。所以,有的高校为提高就业率,保证各科系正常开设,不得不强制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问题,并不能全归罪于学校。当然,学校通过限制发放毕业证来提高就业率也不对,还是应该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能等方面入手。

重点在帮助就业
西安工业大学讲师 徐建波

  学校强制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做法固然不对,但也不能全部否定。学校要求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不是在施加压力,而是让全校师生关心、帮助学生就业,鼓励学生积极就业,避免毕业后长时间不就业,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强制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情况,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私下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学校不能只单单要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根据社会现状及当下情形,积极安排校园招聘,让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甚至还可对就业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

完善政策是关键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 杨建华

  要防止高校将就业协议与毕业证书挂钩,首先应完善相关政策规定,让高校考核、就业率排名、就业协议这三者相互“脱钩”,取而代之更科学合理的高校就业管理制度。当前特别应当防止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变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话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签就业协议不给毕业?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