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四川 食品安全“看得见”
作者:刘铭
图片


    开展消费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生产全过程。

■本报记者 刘铭 文/摄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食品安全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以及自去年以来,四川各级消委会立足本地实际,采取了消费体验、比较试验、消费警示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消费教育活动,“吃得较以前更为放心了”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共识。据四川省消委会统计,2014年一季度,全省食品类投诉同比下降2.68%,烟酒和饮料类投诉同比下降0.97%。

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不诚信经营,本来这是极少数不法商家的行为,却带来了整个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对此,四川各级消委会近年来将常态化的消费体验机制,更多向食品行业倾斜。四川省消委会秘书长肖向荣认为,过去消费者要了解食品生产,只能通过企业广告和一些新闻报道。由消委会组织,以消费者代表为体验主体等深度参与的消费体验,使对食品生产的认识更加直观,让食品安全“看得见”,达到了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和增强互信的目的。
  早在2012年10月23日,四川省消委会联合眉山市工商局组织消费体验团,探访了位于眉山的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体验团由成都、眉山、雅安等地市消费者代表52人组成,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该工厂从奶源收购到合格产品检验出厂的全过程。一位消费者代表现场告诉记者:“企业管理很严格,真心希望能让更多消费者看到”。
  四川是白酒生产大省,但曾经轰动一时的塑化剂风波,让不少消费者对白酒生产产生误解,影响了对四川白酒安全的信任。2013年7月21-22日,四川省消委会联合泸州市消委会,组织开展了“浓香鼻祖——泸州老窖白酒消费体验之旅”活动。来自全省的48名消费体验志愿者代表,实地参观了国宝窖池群、“藏酒宝库”纯阳洞、“国酒1573”有机高粱种植基地等代表性的参观点,亲眼目睹了泸州老窖发酵、酿造、洞藏、勾调、质量检验、市场销售的全过程。 通过现场查看和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体验者看到泸州老窖其实与塑化剂完全不沾边。
  2014年4月17日,泸州市消委会组织来自川黔渝等周边县市的消委会会长、秘书长、消费者志愿者共40余名代表,参观了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市酿造厂的百年老作坊、晒露台、储露库,了解了先市酿造厂的发展历程和酱油传统酿造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对传统酿造工艺的坚守和“与其让十人知晓,不如让一人感动”的文化理念让体验者感动。
  据了解,开展食品消费体验已在四川各地成为常态性工作。如资阳市雁江区消委会近期组织消费者分别走进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到2个乡镇消费维权联络站(服务站),及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和一家食品流通企业,开展消费体验活动,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和了解12315系统流程和工作人员对消费者投诉申诉举报的服务和处理过程;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流程,进一步增强了消费信心。

监督与引导相结合

  “在教育引导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开展教育引导。对于消委会组织来说,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四川省消委会秘书长肖向荣说。
  婴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和安全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为了掌握全省消费品市场婴儿配方奶粉的质量状况,指导消费者科学选购,促进国内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四川省消委会于2013年3-5月份开展了婴儿配方奶粉(1阶段)的比较试验。
  这次比较试验共检测项目38项,其中最重要是安全项目。 针对比较试验结果,省消委会向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了“继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的建议。鉴于乳制品流动性大、食品安全风险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奶源基地成为商家销售炒作热点等情况,省消委会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完善标准,比如在国家标准标签通则中将奶源地列入强制性标识,要求商家标明到具体养殖地,这样有利于消费者根据奶源地食品安全预警,及时防范消费安全风险。
  餐饮消费安全是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近年来开展消费教育持续不断的工作重点。“端午节”前夕,成都市消费者协会与成都市餐饮同业公会联合发布了8项内容的《成都市餐饮行业诚信公约》。要求餐饮企业树立“诚信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反对浪费,做到货真价实、不掺杂、不掺假,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短斤少两、不误导欺骗消费者;建立健全《原材料采购索证制度》《食品及原料进出台账制度》,按照成都市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确保采购、使用的食品及原料符合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建立从业人员的定期体检制度和健康档案,上岗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对因健康原因不适合继续从事餐饮行业的人员,及时调离,并做好相应记录;规范处置餐厨垃圾,做好废弃油脂的处置台账登记工作;建立原材料来源及餐厨垃圾信息公示栏等。
  据介绍,成都市餐饮同业公会负责该公约的执行,餐饮经营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发现问题不整改的餐饮企业将由成都市餐饮同业公会记入诚信档案,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还将在媒体公示,违反法律法规的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成都市消协同时还聘请了20名咨询专家和30名义务监督员,加大监督的力度。

重视发挥消费警示的作用

  6月7日是全国高考第一天,四川省消委会分别在新浪和腾讯两家网站上开通的官方微博“四川消费者之家”,同时转发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安全提示:考生切勿食用地摊食品。“四川消费者之家”开通于2013年8月28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腾讯官微听众达到6万多人,新浪官微粉丝近3.7万人。适时发布消费警示,是“四川消费者之家”的重要职责,也正在成为一大特色,其中很多消费警示都与食品安全相关。
  每逢国家法定节假日,四川各地工商、消委会都要有针对性地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如2013年中秋、国庆“双节”前夕,成都市工商局发布熟肉制品消费提示,特别提醒消费者购买预包装熟肉制品,要注意“五看”,即看包装、看标签、看生产日期、看外观和看储藏方式。购买散装熟肉制品要注意“五点”:一是看场所;二是看操作;三是看产品;四是散装熟肉制品一次购买量不宜过多;五是购买散装熟肉制品要主动索要发票等消费凭证。同时,还通过发布食品典型投诉警示消费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川 食品安全“看得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