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好
温州一名66岁老人乘坐公交车到医院看病时,在未开空调的闷热车厢内突发疾病死亡,老人家属将当地公交公司告到法院。2014年7月22日,记者从温州鹿城区法院了解到,该院一审认定老人死亡的直接原因系其自身肾衰竭引发心跳骤停。公交公司工作人员未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的行为是导致老人死亡的间接原因,判决公交公司赔偿死者家属50510.16元 (7月23日央广网报道)。
这起悲剧真让人匪夷所思。虽然法院已进行了责任认定,并判处公交公司赔款,但不开空调的原因并没有说明。人们还是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空调公交车却不开空调呢?究竟是公交公司想省钱,还是压根儿就不顾乘客的感受和死活?随着我国各地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一悲剧引起广泛关注。以往,每次说起“蒸笼车”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就是换空调车,然而现在却发生了“守着空调热死人”的事。
事实上,这种不开空调的空调车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随着公交车的更新换代,很多城市都大批更新换了空调车。硬件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但在运行过程中,一些线路的空调却并未启用。
客观说,在不开空调的问题上,板子不能只打在公交公司身上。应该看到,有意见的不仅是乘客,一些公交公司也满腹牢骚。毕竟很多公交公司并非完全市场化运作,没有太多经营压力,而且公交司机在车上的时间更长,比乘客更要经受高温“烤”验,他们当然也希望打开空调。
如果说乘客和公交公司都愿意开空调,那就必须思考,究竟是背后潜藏的哪些因素,造成了空调车空调的闲置?
首先是相关审批问题。空调公交线路的设置,需要交通运管和物价等多个部门决定,公交公司只是运营企业,没有决定权。也就是说,假如原来的公交线路是非空调线路,更换空调车之后,需要重新报批,在审批通过之前,新更换的空调车,也只能关闭空调运行。而审批因为事关多个部门,过程往往比较漫长,于是乘客和公交司机只能一起遭罪。
其次是价格问题。一般来说,空调车要比普通车贵一块钱。这就要算一笔账,对天天坐公交上班和出行的人来说,全改坐空调车,每人每月会增加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支出。这些钱虽不多,却也可影响困难群体的生活。另外,还有一些生活习惯问题。比如,以往就出现过,有乘客在空调车上开窗户,称要“透口气”。
其实,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关于审批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提高效率,加快审批的步伐。至于价格问题,则需要按照季节定价,同一条公交线路中,既有空调车也有普通车;严格执行春秋两季不开空调时,按普通公交车售票。再或者,建议向杭州学习,由政府加大相关乘车补贴。至于其他细节问题,只要经过一定时间,自然会慢慢习惯。
空调车不开空调热死人,这是悲剧,也是一出讽刺剧。希望相关方面能以此为镜子,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夏日如火,千万别拿老百姓的出行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