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漂流项目事故频发审批监管亟待规范
作者:孟刚
图片


    ■本报记者 孟刚
  作为一项水上休闲活动,漂流近年来广受游客追捧。暑期是漂流的旺季,国内很多景区都开放了这一项目。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漂流虽然好玩,但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与漂流项目审批门槛低、管理规范缺失等有关,给游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
  每到暑期,凡是具备漂流条件的景区都会开设这一休闲项目,吸引不少游客参与,其中以青少年居多。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漂流项目普遍存在防范措施落后、救援人员不足、对漂流安全事项讲解简单等问题,这导致部分游客易忽视漂流的安全性。“漂流确实挺刺激,跟玩过山车似的,我几乎每年都会去玩。”采访中一位游客对记者说,“漂流能有啥危险,和划船一样,即使船翻了,我会游泳也应该没事儿。”
  据记者了解,由于近几年漂流项目十分受游客欢迎,使得不少景区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开设这一项目,其中不乏设施建设简陋、救援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加之我国对景区开设漂流项目的审核门槛较低,导致一些不规范的漂流项目仍在运营,造成安全事故频发:2011年7月,有游客在江西大觉山漂流时将手部摔骨折;2012年7月30日,一男子在浙江金华安地郑宅水上乐园漂流时溺亡;2013年7月14号,江西宜春明月山景区突降暴雨,引发山洪,导致一名正在该景区漂流的游客身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漂流项目缺乏监管主体。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表示:“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旅游部门就不再具备审批漂流项目的资格,但其他部门也未获得审批资格,原因是漂流项目涉及旅游、体育等多个部门。例如漂流的河道就不归旅游部门管理,若景区利用自然资源开发该项目,那么需要申报的部门就更多了。”
  除了监管外,漂流项目的运营还存在缺乏规范和标准等问题,例如我国目前并未对漂流河道的水深、落差高度、收费标准等作出统一规定。“审批容易和监管盲区是漂流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景区大都自行对漂流设施和器械进行安全检查,其中部分景区的检查只是走马观花,这给参与漂流项目的游客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
  针对漂流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目前浙江、陕西、四川等地已制定并实施了有关漂流项目的地方性法规,以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对此,旅游专家呼吁,其他地区应根据各自漂流景区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明确审批和监管单位,出台安全管理标准。
  近日,记者从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国家即将对一些存在高度风险的旅游项目,如漂流等进行强制认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生活·休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漂流项目事故频发审批监管亟待规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