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
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柴曾经很酷,原因是在他21岁的时候,拿了个全乡拖拉机大赛的冠军,还还成就了婚姻。而今有出息的儿女在北京给他买了一辆小车,他就想,能不能给别的想在北京转转的人帮个忙;而住在北京五道口的张磊工作在国贸,早晚高峰的地铁生涯让他发誓,有车以后第一件事儿就是上班拼车,拉上其他曾经患难与共的兄弟们;北京土著峰哥曾经是职业司机,现在他的愿望是开着自己的车,拉朋友出去逛北京,然后一起回家吃家常菜,再喝点小酒。
如今,这种美好的愿景有了成为现实的机会:刚刚在北京扎根的Uber搭建了一个“人民优步”的平台。这个平台和原来的Uber平台一样,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出行服务。
对于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而言,每天的交通出行成为这个大都市的最大难题。路上的车很多,但是人们的出行效率并未提高。如何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保障出行,成为相关管理者以及每一位出行参与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人民优步”的目的,就是给这种难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
对于一位私家车主而言,你可以通过Uber的培训,成为一名Uber注册的司机;而对于一个乘客而言,你可以下载一个Uber的App,成为“人民优步”的客户。当一位客户有出行需求是,应用Uber的智能程序,一键叫车,几分钟内就可以获得接载。
对于乘客而言,仅需分担司机的成本,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而不会增加过多的成本;对于司机而言,则在一定意义上相对减少了总体的交通出行,让交通变得更有效率。
车辆或者司机会不会让人感觉不安全?
按照“人民优步”的说法,不会。司机会在加入时经过筛选,车辆和相关保险也须符合相关要求。而Uber对每次行程的路线都留有记录,并且乘客在每次成行之后都会给出评分。
“整个行程都是全透明的。”Uber北京的负责人Ben说,“我们不仅要给这个平台提供包括上述问题的保障,而且,我们将不会在这个平台上盈利”。
果真如此,那看上去真的是很美。但是,在这背后,不能不说Uber有着自己的生意经。
对于私家车出行载客,一直被视为“黑车”,打击的力度不小。即便今年年初推出了鼓励拼车的相关举措,但对于收取费用的标准和项目,还是不甚明了。如果Uber介入经营,免不了要收取费用,有可能把“人民优步”推到“黑车平台”的结果上去。所以,对于“人民优步”,打造公益概念,不盈利是必须的。
那么Uber真的是活雷锋?
当然不可能,这是个商业平台。就目前而言,U-ber的最重要工作就是营销与推广。当有更多的人应用了Uber的平台,成为了Uber客户,这样的收获,对于Uber是无形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