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晓莉
生活贪图安逸、工作眼高手低、外表非主流、无尊卑没礼貌、疏远父母、朋友圈混乱?抑或是独立创新、真实自信、有想法、有干劲?不论是褒是贬,90后一直是一个被“标签化”的群体。真实的90后到底是什么样?
日前,百度CBG(用户消费事业群组)发布了一份《90后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数据来自百度贴吧、音乐、视频、游戏、搜索指数等产品数据,以及7000位贴吧吧友参与的“90后五观调查”(家庭观、爱情观、友情观、消费观、就业观)。这份洞察报告以大数据还原并解读“去标签”后的90后。
爱情观:比早熟更多的是成熟
90后享受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宽泛的“自由权”,在爱情上人们习惯称其为“早熟”。而《报告》则显示,90后的爱情观其实很保守,与其说早熟,不如说他们在爱情上更成熟。《报告》显示,90后在爱情上表现得很干脆。对于曾经分手的恋人,要么继续做朋友,要么老死不相往来。对于恋人劈腿行为,近90%的人选择直接退出。敢爱敢恨不是太随便,只是在更加明白爱情规则后更懂得爱与不爱的纯粹。90后心态更开放,前卫的人、事在他们眼里只是另外一种正常的存在。当然,他们也依旧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消费观:对广告无感 为喜欢买单
90后生活在一个物质环境相对优渥的时代,因此传统认知里他们对金钱没什么概念,消费大手大脚,不懂节约不懂“疾苦”。而《报告》则给出了更多的解读:90后的消费并不盲目,他们的消费观是“只因买来我喜欢”,他们对广告宣传没什么感觉。
在购买商品的决策影响因素里,90后将质量、价格、外观排在了前三位,名牌与广告则放在了最后。正如百度CBG发布《报告》时称,90后是对广告无感的一代。而对于喜欢的东西,85.99%的90后表示会通过打工挣钱、省吃俭用攒钱等途径想办法努力得到。所以“为一场演唱会,吃一个月馒头”的事,在90后的消费观里是属于再正常不过的。
就业观:认得清现实且兴趣至上
90后自主创业的案例在互联网时代愈发抢眼。对待工作,传统评价里的“眼高手低”被重新定义为“兴趣至上”。这一点在百度《90后洞察报告》里也体现得很充分。
90后的职业规划要么是职场求职,要么自主创业。而后者的比例达到了40.9%,选择“铁饭碗”公务员的仅占6.43%。对于职场跳槽的选择,90后比80后有着更果断的抉择:96.15的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另谋他就”,“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在他们看来是无趣和不可能的事。对于就职单位的选择,个人兴趣高高凌驾于发展空间和薪资水平之上。
当然梦想也难敌现实。对于自身能力和现实条件,90后有着比任何年代的人都清醒的认知。八成90后表示屌丝逆袭的关键在能力,但对就业影响最大的还在于家庭环境。此外,《报告》中引用的百度指数数据显示,已步入职场的90后,10个人中有1个进入了政府体系,捧上了他们心里排斥的“铁饭碗”。
百度《90后洞察报告》显示,90后是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平均网龄达7.53年,日均上网时长达11.45小时。
相关社会学专家认为,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注定会在物质相对优渥的年代被父母惯着养;极小部分的非主流代表也会给人感觉90后不懂事、做事出格。但其实每一代人年轻时都会面临类似问题,曾经的80后也一直被认为是堕落和享受的一代,但如今世界已然在他们的“掌控”之下。所以,对每一个年代的人都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多一份宽容和理解。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