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年度质量大事回顾(下)
作者:王硕


    ■本报记者 王硕

2014年7月
福喜过期肉殃及洋快餐

  今年7月20日,东方卫视披露,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令人震惊的是,上海福喜公司的客户名单涉及近150家企业,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知名连锁企业赫然在列。
  节目播出后,上海食药监部门连夜出击彻查。7月21日晚10时38分,上海食药监局官微公告,上海福喜已被查封,涉嫌产品已控制。
  7月21日晚上,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消息,部署全国各地立即彻查上海福喜公司问题食品,封存上海福喜公司所有原料和产品,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国家食药监总局还要求各地食药监管部门全面彻查欧喜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福喜公司投资方)在河北、山东、河南、广东、云南等地投资设立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
  7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称,已依法对上海福喜公司负责人、质量经理等5名涉案人员予以刑事拘留。随后,麦当劳和汉堡王宣布终止与福喜中国区域内所有直属企业与合资企业的合作关系,百胜集团则宣布在全球范围内终止与福喜的合作关系。
  8月1日,中国百胜集团在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和必胜客官方微博上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同时宣布建立有奖举报制度等后续措施。

2014年7月
多家电商售假奢侈品

  今年7月28日,腾讯网刊发《暗访电商假货链条:聚美等涉知假售假》报道,称经过记者对一家名为“祎鹏恒业”的公司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暗访发现,作为第三方平台,祎鹏恒业商贸有限公司通过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假冒廉价奢侈品,这些电商平台包括聚美优品、京东、1号店等。
  腾讯报道称,这家号称“从海外供应商采购正品且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贸易公司经营包括阿玛尼、巴宝莉、迪奥、爱马仕等世界知名品牌旗下多种产品,但公司纸箱上的快递却显示货品来自湖北武汉、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祎鹏恒业的员工将这些仿品的实拍图上传至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后,就会正式上架,销售到消费者手中。这家只有50多人的公司,依托给电商平台供货,每月就能实现流水额千万元以上。
  7月28日下午2点18分,涉嫌售假的聚美优品在腾讯科技上发布声明称,已关闭“祎鹏恒业”的店铺,并已将所有商品从第三方平台紧急下架停止发售,正在对这家公司的资质、货源进行彻底重新调查。京东也发声明称,已经关闭“祥鹏恒业”开设的“百纳时尚”店铺,如果查实该商家有伪造和售假行为,京东将对其进行重罚。
  二者均表示将提供无条件退货服务。

2014年8月
新速腾因质量缺陷被调查

  8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文称,针对近期消费者反映较多的一汽大众新速腾后轴纵臂断裂问题,该局执法督查司已正式启动对一汽大众新速腾后轴纵臂断裂问题的缺陷调查。
  中国汽车质量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7月30日,在投诉数量排行榜中,一汽大众速腾以893条高居排行榜首位。其中,5月1日至7月30日,仅反映速腾后悬架存在安全隐患的就高达671条。而从7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爆发多起速腾车主现场维权活动。7月22日,一汽大众针对全国范围内曝出的新速腾后悬架断裂案例作出回应,强调“速腾的后悬架断裂问题属于极个别案例”,并非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批量问题。
  就在质检总局发布启动缺陷调查消息后不久,一汽大众公司立刻正式回应:“对此我们十分重视。我们将全力配合国家质检总局此次调查。”第二天,一汽大众另一款车宝来上了国家质检总局召回名单。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称,一汽大众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召回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生产的部分宝来1.4T汽车,共计54024辆。一汽大众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助力回油管,以消除安全隐患。

2014年8月
网售假洗发水泛滥

  8月1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批网售的假冒洗发水,不仅不具备相应效果,甚至可能对用户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在调查中,记者对一些销售洗发水的购物网站进行了调查。记者分别从京东、一号店、淘宝等网店购买了8瓶洗发水。通过洗发水上的400客服电话验证发现,有3瓶确认为假货,两瓶无法确认真伪,剩余3瓶为正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假冒洗发水比例高达40%以上,假的洗发水与正品洗发水价格一般相差4到5倍。此后,记者又与淘宝网上一些销售洗发水的商家取得了联系。为了证明自己所售的洗发水不是假冒的,一家销售洗发水的商家告诉记者,可以通过扫产品条形码的方式证明这些洗发水确是他们所说的正品。而当记者与这款洗发水的所属公司取得联系时,商家客服人员却说,商品条形码并不具备辨别产品真伪的功能。

2014年9月
毒胶囊死灰复燃

  2012年,一些“毒胶囊”企业曾遭媒体曝光,多名生产销售经营管理人员获刑。时隔两年,“毒胶囊”死灰复燃。今年9月,浙江宁波宁海县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案件,11人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准逮捕。
  据披露,来自新昌县儒岙镇的老板潘某曾在台州临海一家药业公司上班,从事胶囊生产。从今年2月起,潘某在宁海县深甽镇租下4间厂房,雇用章某等10名老乡,开始使用“工业明胶”生产空心胶囊。
  今年7月22日,因被群众举报,宁海县公安局和宁海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执法,对该窝点进行了现场查处。共查扣空心胶囊成品6箱 (约44.2万粒)、空心胶囊半成品102.9公斤、空心胶囊边角料724公斤、空心胶囊回料13袋、明胶50袋、食品添加剂着色剂1箱、制胶囊设备等。
  除了被现场查获的毒胶囊外,不法分子非法生产的有毒空心胶囊达9000万粒左右,而且已经全部进入了流通市场。至今,这些毒胶囊仍去向不明。这些毒胶囊主要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均超标,最高的超过正常标准65倍。
  9月4日,食药监总局召开药品监管工作视频会议,要求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公安部门深入追查9000万粒胶囊的去向,及时报告发现的流向和追查的措施,绝不能让劣质胶囊流入市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质量月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年度质量大事回顾(下)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