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人无信难立 业无信难兴
作者:孙建


    ■孙建
  本期的 “金融宣传月专刊”名为《信用卡 铸就你的信用》。笔者觉得这个刊名颇有深意,特别是其中的“你”字代指了信用卡的使用者,同时还代指了发卡金融机构这两个平等的主体;另外,两者的微妙关系也令人产生不少联想与思索。
  信用卡是个好东西。有了它你可以潇洒地透支消费,再没人会向你说出没有现钱休想提货之类的伤人恶语,而且只要在其限期内还清全款,还不用付利息。岂不美哉!
  然而,美是美了,却不能忘了古人还有句话:福兮祸所伏。信用卡作为一个现代的金融支付工具从出生之日起,便把发卡者与用卡者聚合在一起,并将双方拖入了信用的纠结、博弈之中了。
  近日,有统计显示,我国人均持有0.29张信用卡,授信总额已超过5万亿元。由此看出信用卡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321.24亿元,环比增长13.94%,这也说明确实有部分信用卡的使用者在享受便捷透支服务的同时却未能做到讲信用、守诚信。
  老子曾说:“人无信不立”。这话似乎有点绝对,我们不妨将它改为“人无信难立”。申请使用信用卡的人首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信用观念,你若不讲信用,总不及时还款,或者恶意透支,发卡金融机构一旦运用拉黑手段将你列入“黑名单”,即被银行放入了“不良信用记录”中。此后若干年,你就会带上个沉重的“不良信用”的大帽子,陷入处处掣肘、难于立世的窘境,而且最现实的问题是你再想申请办理信用卡和各类贷款等业务就“没门”了。
  古人常用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成语来比喻守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孔门弟子提倡每天自我反省三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们是否应当向古代圣贤学习,经常反省自己,“用信用卡有不信乎”?笔者认为,信用虽然没有固定的形态,但它真实存在;你如果不坚守信用,那么被不良记录者自然就非你莫属了。
  从另一方面说,讲信用不是只针对用卡者,信用卡发卡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更要诚实守信当先,牢记“业无信难兴”的道理。从舆情来看,大多数信用卡发卡机构的信用建设还仅仅处于进行时,相关投诉较多,严重影响了发卡机构的形象。比如,办卡追你,销卡躲你者有之;还款期限不讲清,只等你过期收高息者有之;出现问题要投诉,不让你找到投诉窗口、不让你打通投诉电话者有之;甚至于在盗刷责任清晰的情况下,只赔小额不赔大额者更有之。种种欠缺诚信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我国古代史籍中有段烽火戏诸侯的记载,周幽王为博女人一笑竟导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这种拿信用当儿戏的恶果便是当西戎真正来犯时众诸侯谁也不来勤王,周幽王立马国破人亡。在当今信息时代,谁能预测,发卡金融机构自身的一个微小失信举动对千万个持卡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有多大呢?谁又能预测,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消费者投诉的涓涓细流汇集成滔天巨浪将严重失信的发卡金融机构彻底淹没的那天会何时到来呢?
  换句话说,消费者对不讲信用的发卡金融机构,就有将你拉黑的合力也有将你抛弃的权利。发卡金融机构有的是,何必非用你这家。
  信用卡确实是个好东西,它既是透支消费的信用工具,也是信用的试金石。人无信难立,业无信难兴。信用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传递的。惟愿用卡者在使用过程中、发卡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各自不断铸就自身信用,同时相互传递信用理念,共建和谐消费环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信用卡 铸就你的信用专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无信难立 业无信难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