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赋予山水画气韵生动的艺术风貌
——记实力派画家郝伟才
作者:孙燕明 郝伟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郝伟才近照
溪山鸣禽
溪山秋韵图
秋山明净图
溪山闲读
幽谷听音图
溪山论道
秋山气清图
溪山秋韵
溪山隐读

■本报记者 孙燕明
  郝伟才是当代实力派画家,以其擅长的水墨山水画享誉画坛,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担任东方书画院、中国炎黄书画院、中国教师书画院职业画家。他具有深厚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熟练掌握了传统绘画艺术的表现模式,面对当今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东西文化的撞击,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其作品以表现北方山水为主题,承载着鲜明的人文思想、艺术情感、文化信仰、审美追求和笔墨趣味,形成了气韵生动、意境深邃的艺术风貌,成为当代学院派山水画家的典型代表人物。

  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酷爱画画

  1971年2月,郝伟才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市,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中学教师。他姥爷受过高等教育,是青岛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师;姥姥是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知识女性,擅长琴棋书画;爷爷是高中毕业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奶奶也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受优越的家庭环境熏陶,郝伟才自幼酷爱画画,经常用铅笔画出熊猫、老虎、公鸡、松鼠、海龟等动物图形。他喜欢阅读连环画,积攒的连环画有300多本,更喜欢模仿彩色连环画中的图案,用彩色蜡笔描绘出各色人物和山水。在读小学时,郝伟才的美术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名,曾代表学校参加新泰矿务局举办的书画比赛,荣获三等奖,这更增强了学习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迄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获得的奖品是一盒24色水彩笔和一个小保温瓶,每每忆起往事都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
  1982年,郝伟才以优异成绩考入新泰市矿务局第一中学。作为考入全市重点中学的奖励,父母带他到泰山游玩。在攀登泰山时,他母亲鼓励说:“学习绘画犹如攀登泰山,只有不畏艰难困苦,持之以恒向上攀登,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一览众山小的顶峰。”这句话不仅激励他成功登上泰山之巅玉皇顶,也使他萌生了将来当画家的梦想。同年,郝伟才参加了新泰市第一届美术班的学习,接受素描、速写的强化训练,受到专业美术教师的启蒙教育。在读初中和高中阶段,他的美术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次在各类美术展览和比赛中获奖,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高等学校美术专业。

  就读高校美术专业师承著名教授

  1988年至1990年,郝伟才就读于山东省菏泽师范学院美术系,师承何乃奇、成弘夫、周铁、李瑞祥等教授,系统学习中国绘画传统理论和技法,打下了扎实的美术基础。郝伟才表示:“成弘夫先生绘画传统功底深厚,从树法、石法等基础技法教起,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让我们临摹他创作的范画,对于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是细致讲解和示范,嘱咐我们要多画画、多读书。他多次强调,画家最终比拼的是学识和修养;画画必须立足传统,走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的道路。他的教诲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我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每天作画、读书的习惯,并经常到全国各地写生创作。”在学习期间,郝伟才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尤其喜爱山水画,毕业作品《艺术生》获得学校应届毕业生创作一等奖。
  郝伟才从山东省菏泽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之余,他难以忘怀的还是画画,那时工资很低,每月只有140元,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全部用于购买书籍和绘画材料,有时还因囊中羞涩向父母和朋友借钱。郝伟才表示:“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画册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朋友知道我喜爱国画,便将一些书画挂历送给我,对我来说如获至宝。在诸多画册中,我最喜爱《芥子园画谱》,经常拿出来临摹。只要是古今艺术大家的作品,我就反复临摹,就这样坚持学习画画。由于没有名师指点,犹如盲人摸象,经常感到迷茫和彷徨。我深知,学习绘画艺术仅靠死学是远远不够的,最怕误入旁门左道,必须要走正道。于是,在家境稍好时,妻子倾家中所有,为我凑足了学费,我辞掉教师工作,毅然前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学习画画。在中央美院校牌前,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暗暗立下誓言:我要做班里最好的学生。”
  2011年至2013年,郝伟才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受教于唐永立、李洋、苏百钧、崔晓东、陈平、李铁生、姚鸣京、姚顺熙等名家。提起当时学习画画的情景,郝伟才说,在崔晓东教授指导下,我临摹龚贤和黄公望的绘画名作。他做示范教学时,用笔沉稳老辣,用墨灵动洒脱,对我的绘画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李铁生教授关于国画中阴阳、虚实等问题的讲解深入浅出,拿起画笔做示范细致入微,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画的丰富内涵。姚鸣京教授在讲解山水画构成时,特别重点阐述了“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构图观点,使我茅塞顿开。在学习过程中,我曾多次向他请教国画构图的具体问题,他都不厌其烦地详细阐释,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在中央美院的系统学习,郝伟才的绘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他摒弃了用笔用墨上的不良习惯,对宏观构图、经营位置、笔墨构成和阴阳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认知,所作山水画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同时,他阅读了大量绘画理论专著,临摹了大量古代经典作品,主要有宋代的范宽、李成、郭熙,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明代的董其昌、沈周、仇英、唐寅,清代的石涛、朱耷、石溪、弘仁等艺术大家的作品,让他如醉如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乐在其中。在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中,郝伟才的《山水》《溪山行旅图》等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艺术家需要勤奋,需要有灵气,有时还需要贵人相助。在中央美院毕业后,郝伟才在北京宋庄有缘认识了著名画家周逢俊。周逢俊教授为人真诚谦逊,富有才情,能诗擅赋,数当今画坛的翘楚,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绘画作品融汇南北艺术特色,将传统笔墨艺术与现代审美元素巧妙融合起来,山水画雄浑苍润,花鸟画俊逸灵动。2012年,在周逢俊教授的引荐下,郝伟才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山水画高研班的学习。在两年学习期间,周峰俊教授针对他的个人情况悉心指导,使他的画艺
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形成气韵生动、意境深邃的艺术风格

  郝伟才是当今少有的才华横溢的画家,是当代学院派山水画家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周逢俊先生用笔刚健、用墨苍润的特点,在章法结构上取宋人绘画的架构,在笔墨技法上吸收了元明清绘画大家的艺术特色,形成气韵生动、意境深邃的艺术风格。
  清代画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其偏者则粗砺强横。此自然之理也。于是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郝伟才是典型的山东好汉,北方山水养育了他秉直刚毅的性格特征,其作品亦具有北方山水画雄浑厚重、意象壮阔、大开大合、大美无垠的典型特征。
  周逢俊先生所写的《中国画的“韵”》中认为 :“中国画在艺术精神上是以韵为旨归的。”自古以来,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代表了中国画创作的最高艺术境界。历代绘画理论家都认为,评价一幅中国画的得失与成败,首先要看气韵是否生动。气韵犹如人的精神,是一幅画的灵魂,也是一幅画的生命。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将气韵生动放在首要位置,此后经历代绘画理论家的推崇和阐述,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最高艺术标准。郝伟才的山水画,在整体布局中,大多选取山脉极小的局部空间加以表现,特别注重突出山脉的主峰,一般占据2/3以上的画面,然后以精致传神的笔墨,古朴典雅的色彩,将自然山水景致描绘出来,呈现出一派气韵生动的山水景象。他尤为擅长运用水墨,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干笔湿笔相辅相成,皴擦点染巧妙运用,尤其擅于通过水墨的渗透效果和水墨与色彩的有机融和,表现出自然山水的壮美气象,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
  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中国山水画是描绘自然景物的艺术,也是表达意境的艺术。艺术家从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再到对自然景物意境的表达,这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欣赏的过程。郝伟才的山水画,对山峦、树木、飞瀑、河流、房舍、庙宇等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注重对每个细节的准确把握,特别是自然景物之间的有机融合,使画面浑然天成、情趣盎然,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万籁俱寂、空灵飘逸等各种美妙的意境。欣赏者会深切感受到,犹如身临其境,令人感动不已,让人流连忘返,正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著名现代美术家王承利认为,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取其真”。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郝伟才在继承中国北方山水传统画风的基础上,画作呈现出求新求变的特点。在近几年创作的部分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文人画注重笔墨情趣和精神的表现手法,与西方绘画注重三维空间表现物象体面结构的表现手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寻找东西方绘画审美元素的一种契合,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画家的综合文化素养决定艺术高度

  郝伟才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满怀敬仰和虔诚的态度。他认为,对于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应该是持续性的、终生的,要多练习、勤思考,不懂就多请教,切莫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最终拿到打开这座艺术宝库的钥匙。正如山水国艺术大师李可染所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说:“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南宋绘画理论家邓椿在《画继》中说:“画者,文之极也。”两位古代先贤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画家艺术水平的高下,直接取决于综合文化素养的高低。毋庸置疑,若想在中国画创作上有所成就者,不能单纯为画画而学画,必须注重培养综合文化素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艺术审美修养。
  郝伟才表示:“在中国绘画史上,任何一位艺术大家的成功不外乎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多临摹历代名家的经典作品,对传统艺术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并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二是读万卷书,多读书可以提高文化修养,使绘画作品有文气、有内涵、有格调、有高度;三是行万里路,多写生,多去感悟生活,才能不断迸发出创作激情,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这三个基本条件,也是我一生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版图片由郝伟才提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服务·收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赋予山水画气韵生动的艺术风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