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可穿戴设备上演芝麻开门
作者:胡军
图片


  针对目前市场上可穿戴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的现象,业内乐观地认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市场新热点。而且结合交互技术、移动互联网和软件应用,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将会全面覆盖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和感知。

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9月19日,在苹果公司的新品发布会上,与两款iPhone6新品同步发布的还有被业内期待为引爆人工智能产品市场催化剂的AppleWatch。在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证实了所有关于苹果可穿戴设备的消息,但是这款设备的工作方式以及其他功能等还是一个谜。可以预见,这个产品本身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苹果所做的描述:未来个人计算就在你的手腕上,苹果则掌握着带你到那里的时光机。
  从目前披露出来的有关AppleWatch信息来看,AppleWatch似乎并不是非常特别,也有触摸屏、追踪生物数据、接受语音指令、显示通知等,与此前面世的AndroidWear手表大同小异。不过有消息表明,AppleWatch可能具有支持电话、语音回短信功能,可连接汽车、提供天气、航班信息、地图导航、音乐播放以及测量心跳、计步等等几十种功能,是一款全方位的健康和运动追踪设备。“已经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功能虽然还很有限,但是其承载的理念却令人震憾,许多以前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功能正在逐步实现。”非常看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数码经销商王先生认为,“现在出来的产品都是探路的,真正划时代的产品到底会是什么样,非常令人期待。”
  从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谷歌智能眼镜等各种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很火爆。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就超过了600万台。
  此前,可穿戴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停留在概念上。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部分可穿戴智能设备已经从概念走向商用,新式可穿戴设备不断被推出,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都开始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发力。国内也有很多科技公司积极进军这一领域,如最近推出的一款智能可穿戴儿童安全手环“在那儿”,将位置服务理念融入儿童安全手环戴在孩子手上,主要功能有实时定位、电子围栏、轨迹查询、一键导航等。家长在手机端或电脑端的平台上,可以划出一个“安全区域”的电子围栏,孩子的活动一旦超出或进入该围栏,家长就会收到手机提示信息,从而有效保障孩子安全,防止孩子走失。如果孩子不小心走丢了,家长还可以立即通过一键导航,迅速定位孩子所在位置,并根据系统建议的寻找路线快速进行寻找。
  还有些公司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相关产品。比如有一款叫作Amulyte的产品,它类似纽扣,在老年人遇到心脏问题时会自动给医生发出警报,或者在老人遇到麻烦时能够通知他们的家人或看护人。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在北京中关村从事IT产品营销近20年的何女士非常乐观:“可以肯定,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将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嵌入人们的生活。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功能转向“直接干预”

  可穿戴技术主要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衣服或配件设备的科学技术。可穿戴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通过“内在连通性”实现快速的数据获取、通过超快的分享内容能力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摆脱传统的手持设备而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
  可穿戴健康设备是目前的市场热点,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分支。1960年以来,可穿戴设备逐渐兴起。1977年,Smith-Kettlewel研究所视觉科学院的C.C.Colin为盲人做了一款背心,它把头戴式摄像头获得的图象通过背心上的网格转换成触觉意象,让盲人也能“看”得见。从广义上来讲,这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款可穿戴健康设备。目前,健康领域作为可穿戴设备厂商的优先发展领域,针对人体健康进行干预和改善。可穿戴设备已经开始从最初的“信息收集”向“直接干预”发展。
  现在很多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功能都依托于云服务及大数据的处理与运用帮助用户解决需求,这就使得大部分用户的数据都存储在云端,用户数据的安全随之也备受消费者的关注。

产品流派尚未细分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分类,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细分方法,京东商城将其列入智能设备,分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配饰和智能家居产品等。而号称国内可穿戴设备第一门户的“爱戴网”则将产品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其他可穿戴设备。
  不过,记者根据实际市场调查的情况,发现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可穿戴设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智能手机派 这类产品作为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代表产品:GalaxyGear、SmartWatch等。
  二、综合智能派 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代表产品:GoogleGlass等。
  三、人体健康检测派 这类产品主要是记录和分析人体健康数据,如每天的步行数量、睡眠质量、能量消耗等。代表产品:JawboneUp、Nike+系列产品。
  四、人体健康干预派 此类产品可对人体进行直接的干预,达到改善人体健康现状的效果。代表产品:Or-Cam、bebionic3仿生手、EVERY颈椎环。OrCam是一款能让视力受损人群能够自由地阅读和活动的可穿戴设备、bebionic3是戴在残肢人士身上的仿生手。
  五、神秘派——iWatch苹果推出的智能手表iWatch,也是一款可穿戴的智能设备。这款手表内置了iOS系统,并且支持Facetime、WiFi、蓝牙、Airplay等功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十一专辑】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可穿戴设备上演芝麻开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