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重阳节前夕,江苏省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支持各地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并选择南京、无锡、常州三地进行老年护理险试点。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前上海、山东等地也开展了类似试点。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积极开发长期护理商业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业务”。不过,由于风险较大,费率较高,老年护理险仍面临产品少,鲜有人问津的困境。
4000万失能老人待护理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悲痛的罗先生终于松了一口气。自从母亲1年前患病卧床以来,罗先生两口子就没睡过几个安稳觉。“每天都要照顾老人大小便,翻身擦洗,做饭喂食。幸好我们有三兄弟轮流照看,要是独生子的话真会忙不过来。”罗先生说。他告诉记者,他们家也不富裕,所以没法请护工。
记者了解到,罗先生的困境很多人也遇到过,而这也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新问题。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26年老年人口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将一直维持在3至4亿的规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龄失能老人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加,使老年护理供需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按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题为《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课题报告提供的数字,中国城乡目前有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人4031万人,其中,失能老人为1213万(城镇438万,农村775万),部分失能老人为2818万。
此外,大量“421”“422”甚至“8421”结构家庭以及“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晚年面临关怀和照顾的缺失风险,市场对老年人护理保险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
多地探索老年护理险
鉴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和老年人长期护理的客观需求,我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始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和长期照护保险。
上海市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最早和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最早对长期照护体系进行了探索。
2012年,上海开始试点对经评估达到护理需求等级及独居的老人实行老年护理服务医保补贴制度,并探索建立以社会保险为基础、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商业保险为补充,与基本医保制度互为衔接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山东省青岛市政府于2012年7月发布《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试行意见》,明确了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费用支付范围和方式,其资金来源于该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但未将医疗护理外的照护费用纳入。
今年6月,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意见中明确,山东省将探索建立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尽快在东营、潍坊、日照、聊城4个市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开。9月,江苏也在3个地区启动试点。不过,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发展的差异,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全国实施尚未提上日程表。“虽然多地开始为老年的医疗护理开展报销,对居家养老进行补贴,但长期护理很多并不是发生在医院,而是老年护理中心或者家居护理,因此无法纳入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副教授陈冬梅说。在她看来,各地财政补贴有限,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通过商业保险模式来补充和完善。
产品寥寥且乏人问津
陈冬梅介绍说,所谓护理保险,是指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需要被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属于健康保险的一种,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的保险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形成健康保障的潮流。
不过,在国外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护理保险在国内市场上显得格外冷清。明亚保险经纪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市场上的护理险一般附加在养老险上,产品不多,咨询此类产品的消费者也较少。
据了解,2005年1月,国泰人寿推出康宁长期护理保险,成为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的最早探路人。人保健康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其首款长期护理保险,至今已推出30余款,市场份额达到95%以上。此外,和谐健康、昆仑健康、招商信诺人寿等险企也曾推出相关产品。
上海保监局表示,目前虽有部分保险公司着手开发一些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但由于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利润难以估算等原因而搁置,并未推向市场。目前,商业保险市场上缺乏纯保障型的老年护理产品。
与此同时,护理保险需求也有待进一步启动。“目前的护理险主要走的是高端路线,在意外、寿险、重疾、医疗等基本保障需求未获满足的情况下,选购长期护理类保险产品的客户相对较少。”明亚保险经纪专家说。
记者在中民保险网上看到,人保健康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障计划销量仅有800多份。这与淘宝网上动辄抢购一空的投连险、万能险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监管局认为,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期较长,产品设计和定价难度较大,市场容量和承担风险不成比例,导致保险公司对推出此类产品态度谨慎;而高风险带来的高费率也让消费者对此难以认同。此外,目前上海的老年护理市场尚处于培育期,专业机构和人员匮乏,产品和服务定价模糊,未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护理产业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我国护理保险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
尽快建立法规和制度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呼吁,为了帮助分担护理费用、减轻每个家庭的护理负担,我国应尽快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总裁杨超也提交提案,呼吁建立老年护理保险。
杨超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应尽快制定出台《老年护理保险法》,保监会出台相关办法或细则,明确老年护理保险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功能职责、服务内容的适当区分和有效衔接。同时,建议民政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发改委等,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加大老年护理机构的建设力度,规范老年护理的服务标准。“在发展模式上,初期可以由居民自愿投保,待条件成熟之时再进行政府强制投保。在保险资金来源上,由政府、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费,具体比例可以参照现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在保险人选择上,可参考德国、美国模式,由商业保险公司运作管理。”杨超说。
孙洁则建议,先从城镇职工群体开始试点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将其纳入补充养老保障体系,以税收优惠撬动和刺激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
保险专家认为,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外 ,商业保险机构也应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探索包含不同给付方式的护理保险产品,为更多的人提供护理保障。
●理财支招
买护理险该注意啥?
■钟毓
护理保险的目的在于降低福利性支出,减轻医疗保险的压力,同时有效遏制医疗护理资源的浪费,为有护理需求的人提供了专业化的稳定的护理服务。虽然我国市场上护理保险产品寥寥无几,但是护理保险却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
那么,哪些人需要投保护理险,投保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在专家看来,有三大族群适合买护理险,分别是不婚不育或晚育族、重视退休规划的“蚁族”和肩负赡养父母责任的年轻人。投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如果自己的购买能力有限,要先了解购买护理险是否比购买别的保险更重要。如果您没有社保,没有公费报销,没有商业大病和医疗保险,建议先购买商业大病和医疗保险,然后再购买护理保险。其次,认识到自己需要购买护理保险后要尽早做决定,及时购买。早买比晚买一般费率会低;早买身体状况容易通过保险公司核保;一旦身体得了某些严重疾病后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承保;早买比晚买往往保障期限更长。第三,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中的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认真填写投保单,对投保单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如实告知。
此外,考虑到通胀因素,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购买较高保额。同时,护理险最好与其他健康险或养老险搭配购买,以解决被保人各方面的保障需求。
保险专家同时指出,虽然长期护理险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其费率还是较高。因此,如果家庭保障预算有限,不建议购买该类产品。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