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通过努力,不断缩小着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 伊吾/摄
新节能补贴政策有效拉动自主品牌销售。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鹏
“终止连跌”、“触底反弹”、“逆势上扬”……在持续下滑整整一年之后,9月份的自主品牌用这样一种表现,终于结束了自己十二连跌的尴尬纪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汽车产销数据,9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5.36万辆,环比增长19.89%,同比增长6.98%,增速超过绝大多数跨国品牌,占有率也比8月提升了1.41个百分点。
虽然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看来,自主品牌这样的表现只是汽车行业“季节性的销量波动”,但整体势头的止跌,还是让不少人对自主品牌在第四季度延续目前的表现充满期待。
自主品牌到底是如何打破业界“十三连降”预言的呢?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多重因素协力作用的结果。
政策拉动 受惠补贴
就在前不久,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确定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第一批)》正式出炉。在上榜的28家汽车企业共163款车型中,仅自主品牌就有102款,占比超过六成。“从去年9月以来,自主品牌出现了持续下滑,而节能汽车政策的缺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重要因素。”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的确,在合资品牌相对不太重视的微轿和小排量汽车领域,本就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的自主品牌,无论在技术能力还是在产品质量上,早已日臻成熟。因而此次补贴政策的延续,以及不断提升的节能车型入围门槛标准,无疑是为自主品牌扭转颓势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外资品牌的挤压,再加上各种限购政策的出台,会让自主品牌在中高端市场面临很残酷的竞争。”贾新光认为,此次新的节能补贴政策出台,无疑会为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率先打开一个窗口,并以此为契机扭转颓势。“从以往实施节能汽车补贴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政策对拉动产品销量非常有效。”
日系低迷 此消彼长
而除了政策上的有力拉动,日系车连续数月的低迷表现,也在无形中拉了自主品牌一把。
日前,以丰田、日产、本田和马自达为首的四家主流日本汽车企业相继公布了各自9月在华的销量数据。其中,虽然丰田和马自达同比有所增长,但日产和本田均出现下滑,且跌幅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高达20%和23.1%。
在凭借新车上市不断抬高月度销量一年之后,日系车整体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一些新车型虽然在上市伊始表现抢眼,但产品本身特质、营销渠道、品牌号召力等方面,随着时间的延续渐渐打了折扣。日系车企单纯指望不断推新实现全系反攻,实际上并不保险。
而在此消彼长中,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诸多市场,自然从中分得一杯羹。“日系车的连续下滑,会让自主品牌分得一部分市场,但指望日系车长久低迷以赢得市场,也是不现实的。”在贾新光看来,虽然从表面上看,自主品牌现在已经完成了“止跌”,但要想彻底“回稳”,还只能靠其自身的不断强大。
宣传、创新 力度加大
除此之外,自主品牌以往广受诟病的宣传力不足问题,似乎也有所改观。比如东风风神A30,成为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官方指定用车;而广汽传祺GA5、GS5,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唯一指定公务用车;此外,北汽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更是今年APEC会议的官方指定用车。“实际上,自主品牌乘用车的质量并不差,消费者不买账主要还是宣传上有问题。”董扬在发布会上表示,虽然近几年自主品牌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缩小着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在各项碰撞试验中,绝大部分也都是五星成绩,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低、信心不足的问题并没有明显改观。不过随着近段时间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一系列高调亮相,相信这样的担忧减轻之后,会对拉动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而除了宣传力度的加大,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努力,似乎也在“金九银十”的开局中有了一番收获。像荣威550在外观和数字化等方面的持续探索,长安在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等领域的加大投入,以及比亚迪对电动车储能系统的不断研发,都在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里,为其各自在市场中的出色表现增添了砝码。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9月的数据并不能说明自主品牌已经完全摆脱了此前低迷的困境,但从目前来看,自主品牌自去年以来的颓势,确实得到了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