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黄金价格持续下行
“中国大妈”抢金变捂金
作者:戴岱


    ■本报记者 戴岱
  “黄金价格下跌时抢购的金条,本想等价格上涨后出售,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不太现实。”消费者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以每克270元的价格购买了重量为20克的金条,时至今日,黄金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跌至每克235元,这让她十分郁闷。
  据记者了解,美国纽约黄金指数自1999年创下每盎司254.2美元的低价后,国际黄金价格便走出一轮波澜壮阔的上升行情,直到2011年创下每盎司1922.9美元的最高点。然而这一势头在2013年4月15日戛然而止。当天,国际黄金价格大跌20%。很多人由此觉得抄底的时候到了,便开始大量购买黄金尤其是投资金条。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当时的金价显然没有探底。
  据中国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的黄金消费量为754.82吨,与2013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05.76吨,同比下降21.42%。其中,黄金首饰用金581.38吨,同比增长0.45%;金条用金119.42吨,同比下降62.58%。这意味着,随着黄金价格的下跌,金银首饰的刚性需求仍有增长,而黄金的投资需求受到抑制,“捂金惜售”成为众多“中国大妈”的常态。
  今年11月初,国际黄金价格跌至每盎司1130美元,创出4年来的新低。记者查询了北京菜市口百货的官方网站后发现,投资基础黄金的价格为每克236.1元,回购价则为每克234.1元。而就在去年春天,“中国大妈”抄底黄金的成本价约为每克307.01元。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黄金价格的跌幅接近24%,投资者每克黄金的损失不少于70元。
  “现在的黄金价格已经回落至2009年之前的水平,也就是说,人们在2009年之后购买的黄金,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国家黄金分析师齐刚表示,虽然现在的黄金价格已经跌至国内黄金的开采成本价,但仍然难以断言其就此见底。“决定黄金价格的因素是投资需求,去年‘中国大妈’购买的金币、金条在配置一定比例后基本满足了这一需求。”在齐刚看来,黄金价格可能会回到2008年美联储实施QE(量化宽松政策)之前的水平,即每盎司800美元至900美元。不过,他同时表示,由于目前的黄金价格已跌至国内的开采成本价,因此即使继续下跌,跌幅也会非常有限。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 版:生活·时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大妈”抢金变捂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